蘇曦雖然已經用過早膳,但為了了解這類小吃的營業情況,她還是走到附近的一家鋪子前,要了一份煎角子,坐了下來,一邊慢慢地吃着,一邊觀察鋪子裡的情況。此時的煎角子,其實就是後世的煎餃,這家店賣的煎角子是冬筍蘑菇餡兒的,淡淡的面香裡融合了筍菇的鮮香,味道甚好。
蘇曦在此地待了片刻,便了解到了這裡各種吃食的價格。吃完煎角子之後,她又要了一碗煎茶湯,慢慢地品嘗起來。此時的茶湯與後世的大不相同,喝起來有一股中藥味兒。制作過程也相對繁瑣,是用茶葉嫩葉和去殼綠豆、山藥細粉攪拌在一起,窖藏三日之後,用清水煮制而成。
蘇曦并不甚喜歡這茶湯的味道,她漫不經心地喝着,差不多過了半個時辰,看着鋪子的顧客漸漸少了,掌櫃的也不似先前那般忙碌了,她才裝作若無其事的跟掌櫃的攀談起來,她問詢了一些關于鋪子生意的話題。這家鋪子的掌櫃是一個三十多歲的中年男子,面相樸實,他和他的妻子在後廚做飯,兒子和兒媳在前面張羅着。
“掌櫃的,您家的飯食味道很不錯啊,這生意看起來很紅火啊。”蘇曦笑着道。
“謝謝夫人您的惠顧,喜歡吃的話,以後記得常光臨小店。”掌櫃的開心地道。
“您家生意這般好,一年能賺不少銀錢吧?”蘇曦試探着問道。
“哪裡哪裡,煙熏火燎的,也就賺點辛苦錢,夠養家糊口的。”掌櫃的道。
蘇曦笑了笑,結了賬,便起身離開了。她方才去的那家鋪子生意不錯,她一直觀察着客流量,在心裡默默計算着開早點鋪子的成本和利潤,發現如果客流量大的話,開早點鋪子還是能賺到不少錢的。
但問題是,她一個人是支撐不了一家鋪子的,況且目下她手裡的本錢也不足。因此如果要做吃食的話,她隻能在外面支個攤子,做點小吃。她計劃做一些煎餅果子或者雞蛋灌餅等在這個時代沒有的小吃。
但倘若做吃食攤的話,除非生意火爆,不然一般情況下,所賺銀兩僅僅夠維持生計的,想發家緻富是很難的。
她漫無目的在大街上走着,邊走邊看,在新鮮感的驅使下,也沒察覺出累來。大約走了一個時辰,路邊的光景逐漸冷清了起來,人也少了許多。原來她已經走到了南城的邊緣地帶,都能看見城門口了。不得不說,這個時代的京城跟後世相比,還是小了很多。
蘇曦見狀,打算原路返回,就在此時,她往路的左邊一瞥,發現那裡有一處類似工廠結構的宅院,大門緊閉,門口還貼着一張告示。蘇曦覺得自己反正也閑着無事,于是快走了幾步,想看看那告示上寫的什麼内容。
結果仔細一看,原來那門口是一則陶瓷工坊轉讓的啟事。“陶瓷工坊?是不是也可以用古法燒玻璃啊?”蘇曦想到這裡,略有興奮。于是她擡手敲了一下大門,很快就有一個年過半百的老漢走了出來。
老漢上下打量了一下蘇曦,然後開口道:“這位少夫人,怎麼稱呼?可是看了門口的轉讓啟事?”
蘇曦走向前,微笑着道:“老伯,我姓蘇,方才路過此地,看到這則轉讓啟事,我對陶瓷工坊比較感興趣,我想進去看一下,可以嗎?”
老漢又用審視的目光看了一眼蘇曦,暗想道:“看這小娘子的穿着打扮,不像是普通百姓家的,但她身邊又沒帶丫鬟婆子,又不是官宦人家出來的。再說即便是商賈家的少夫人打理生意,也是躲在幕後讓管家出面交涉的,哪裡有親自出來跑的道理?”
沉默了片刻,老漢問道:“夫人是有意接受這家陶瓷工坊嗎如果有這個意向,老夫可以帶您進去一看,但倘若沒有的話,就沒有必要進去了。”
“我是有意向的,不瞞您說,我略懂燒瓷的工藝,如果合适的話,我會考慮接受這家工坊的。但合适與否,也得待我看窖爐以後才能确定,是不?”蘇曦道。
“看看也無妨,那就裡面請吧。”老漢道。
于是蘇曦便跟在老漢的後面,走進了這家陶瓷工坊。這家工坊占地面積不算大,但麻雀雖小,五髒俱全,裡面有一個分階龍窖,幾座水碓房、若幹個拉坯房、淘洗池等,應有盡有。此外後院還有一排工人住的房舍、夥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