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天氣漸漸的冷了起來,一轉眼就到了十一月,姜瑜也收到了京中寄來的信,有兩箱籠的新衣裳,還有料子尺頭,一套東珠的頭面和營收的銀票,等着翠屏打開箱籠,隻覺得滿眼都是金燦燦的,說道,“二姑娘,這是誰寄來的?”
姜瑜翻開信,看到一手娟秀的字迹,顯然出自女子之手,署名是李張氏,她就知道這是李秋的母親張氏,而東西顯然都是李秋送來的,隻不過怕是引起麻煩,這才用了自己母親的名義。
說起來她隻見過李秋一次,其實不過一個食譜,她可以直接叫人送過去就是,想來他一個商賈也不敢欺負到周王府的頭上。
但是當時姜瑜存了私心,想着留個後路,這才特意見了一面。
讓姜瑜覺得意外的是,李秋并不像是一個商賈,精明外顯,反而文質彬彬的如同一個讀書人一般,目光澄清,這才讓她決定跟他一起合開店鋪。
果然她的眼光并沒有錯,李秋不僅沒有落井下石,居然還叫人送來的許多東西。
翠屏挑着看了幾件衣裳,都是外罩衫之類的外衫,用了尋常的尺寸,倒也不挑人,不像是内衣,多一分太肥,少一分卻是太過緊湊。
所以許多繡坊都喜歡接這種單子,畢竟不挑人,也好送禮。
翠屏看着上面漂亮的金銀線暗紋,忍不住說道,“二小姐,這些刺繡可不是一日二日的,最少也要費幾個月的功夫,顯然之前就預定好的。”
而李秋為什麼要預定這些?
姜瑜一下子就明白了,也許李秋也以為她會跟着入京吧。
“收起來吧。”
翠屏怕姜瑜不高興,馬上就點頭說道,“奴婢知道了。”
外面傳來杜氏的聲音,姜瑜就推門而去,杜氏滿面的笑容,說道,“阿瑜,你可真是不簡單。”杜氏後面等着個小丫鬟,手裡拿着一個食盒,“你猜猜這裡面是什麼?”
杜氏的笑容感染了姜瑜,她也跟着笑了起來,問道,“是什麼?”
“正是李記的那幾樣糕點,今天早上你大舅舅家裡的趙掌櫃的來找我,說李記願意供貨給我們,先是叫人拉了一批糕點過來。”杜氏說的眉飛色舞,顯然非常高興,“阿娘剛才試吃幾口,也怪不得會被選做貢品,這改了方子之後味道似乎更好了。”
姜瑜吃了幾口,滿意的點點頭說道,“之前的太甜了一些,這樣就很好,吃完甜而不膩,口感清甜。”
杜氏說道,“對對,阿娘說不出來,就是這個感覺。”
幾個人笑起來,院子裡歡聲笑語,就是寒氣也似乎被吹散了不少,杜氏叫人把糕點包好,送了一份到大女兒的姜瑾那邊去,又收拾了一分準備送到娘家去,随後像是想到了什麼,看着姜瑜躊躇半天才說道,“阿瑜,你回來也不少時間了,也該是去給大舅舅問個安才是。”
姜瑜看了眼杜氏,杜氏就想起剛回家時候姜瑜說的話來,忐忑不安的解釋道,“你大舅舅其實很惦記你,但是他一個長輩也不能來看你不是?你大舅母又在忙你三表妹的婚事,自然也沒空。”
其實姜瑜也想見見大舅舅和表哥,也不知道這幾年他們如何了,猶記得小時候,她時常回去大舅舅家裡住。
“我去就是了。”
如此姜瑜收拾了下行囊,還想着問母親要帶什麼去,結果母親丢出了許多箱籠來,顯然早就有所準備,說道,“既然去了就多待幾天,别着急回來。”
姜瑜好笑,說道,“娘,我知道了。”
杜氏雖然這般說,但是真等着姜瑜上了馬車,就一直一直看着她,眼淚婆娑的,很是不舍,直到馬車消失在了視野這才回去了。
姜瑜的大舅舅杜平住在臨安隔壁的利川,倒也不遠,坐着馬車一下午就到了。
這時候還沒下雪,但卻是濕冷濕冷的,寒氣逼人,姜瑜手裡抱着暖爐,這才勉強忍住,到了利川已經是傍晚了。
杜家在利川也算是大戶,姜瑜遠遠就看到了門樓,很是明顯,但是靠過去,門子看到姜瑜的馬車,一時沒認出來說道,“您是…… ”
剛好有人從側門出來,正不悅的對着一旁的婆子說道,“不是叫你去買金華的火腿,你怎麼就換了一家?這可不行,趕緊去把東西退回去。”
那婆子苦不堪言,哀求的說道,“夫人,您看天都黑了,要換也是等明日不是。”
“你不要仗着是老太太的人,我就不敢動你,我說今日就是今日,一刻也耽誤不得,現在馬上就去。”
那婆子求了半天,也沒有能說動婦人,隻好垂頭喪氣的叫兩個小厮拎着火腿就往外走。
婦人發做完了,這才發現門口似乎有客人,定睛一看居然是姜瑜,她有些不敢置信,揉了揉眼睛,“阿瑜?”
姜瑜這才走了過去,在婦人前面福了福。
原來這人正是杜平的娘子周氏,她中等個子,身材苗條,穿着一件半舊的湖綠色的素紋杭綢褙子,外面罩着一件灰鼠皮的鬥篷,看起來暖融融的,這會兒正滿臉的不敢置信,握着姜瑜的手打量她半天,最後才說道,“真是的你。”
“快進去。”周氏對着一旁的人喊道,“快去跟老爺說阿瑜來了,對了,還有去外面把大少爺也叫過來。”
姜瑜還是第一次看到周氏發這麼大的脾氣,顯然是氣的不輕,不過轉念一想也是,那火腿顯然是要陪送的嫁妝,而女兒家的嫁妝則是代表着她的臉面,一個做母親的但凡心疼女兒,肯定是不願意拿了不好的去糊弄的。
兩個人一路往裡走,姜瑜手被周氏緊緊的握着,她略帶歉意的說道,“早就收到你娘的信了,說你回來了,本來想去看你的,但是你妹妹的婚期剛好定了下來,我這邊忙的走不開,你不會怪舅娘吧?”随後又開始對着一旁的婆子吩咐道,“阿瑜喜歡吃松鼠桂魚,叫廚房去預備着。”
那婆子有些為難的說道,“可是這麼晚了,也買不到桂魚了。”
周氏就說道,“那魚缸裡不是養着幾條?”
“可那不是預備着給三姑娘……”
“桂魚又不是多稀罕的東西,吃完了再去買就是了。”周氏幹脆利落的說道。
姜瑜本想讓周氏不要太破費,但是她又知道周氏的性子,向來都是我行我素十分的能幹,說到就一定要做到,既然說出口了自然不會改,倒也把話給咽了回去。
等着到了正院子就看到一個中年男子背手而立的站在樹下,遠遠的望着她,正是大舅舅杜平,她一時愣住,等着走過去就看到大舅舅輪廓來。
杜平生的劍眉星目的,十分英挺,穿着一件石青色的長袍,外面罩着一件孔雀羽的蓮蓬衣,屋檐下挂着的燈籠映出杜平的長長的影子來。
“來了。”杜平性子沉穩,打量了姜瑜半天,隻說了這一句,卻是比起三月的春風還要和煦,姜瑜突然記起來,小時候二表哥欺負她,把她放在一處無人住的荒屋裡,她找不到回去的路,又害怕,隻能呆在裡面,天快黑的時候杜平就帶着一群人舉着火把來找她。
杜平個子很高,一下子就姜瑜抱了起來,讓她坐在自己的肩膀上,遠遠的望去,姜瑜似乎覺得自己站在最高處,遠處的房屋,山川河流,一下子就映入眼簾,她就不哭了。
杜平這才露出笑臉來,至于回家之後狠狠的打了一頓二表哥,讓他躺在床上半個月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舅舅。”姜瑜叫了一聲舅舅,果然看到杜平眼裡流露出來憐惜。
到了屋裡,有小丫鬟來沏茶,杜平就問道,“你是什麼時候啟程的?怎麼也不說一聲,你舅媽說你過來的時候,着實是吓了一跳,你娘也真是,小時候做事就毛毛躁躁的,如今也是沒有改,怎麼能說讓你來就這麼出來了?早點說,我就讓你大表哥去接你了。”
姜瑜說道,“不過半日的路程,不至于讓大表哥來一趟。”随後又看了外面,問道,“舅舅,表哥呢?”
“剛還在府裡,又不知道跑哪裡去了,你舅娘已經叫人去喊了,一會兒就應該回來了。”杜平以前對大兒子有多期待,這會兒就有多失望,已經徹底沒脾氣了。
杜家幾個孩子中,原本杜颢玉是個最聰慧的,結果偏偏卻是個離經叛道的性子,也不知道随了誰,這腦子裡裝了什麼,總是叫人不安生。
姜瑜和杜颢玉差了六歲,杜颢玉離家那一年姜瑜也才十歲,因為姜瑜太小兩家才沒有定下婚約,誰知道杜颢玉一走就是音訊全無。
後來周王妃看中了姜瑜,就嫁到了王府去了。
所以姜瑜其實已經快十年沒見過這表哥了,要說心裡不惦記那是假的,畢竟兩個人也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大表哥對她是真的很寵愛的,當然更重要的是,姜瑜很喜歡大表哥的才華,他這個人聰慧無比,看過的書幾乎都是過目不忘,而且頗有一番自己的見解,小時候姜瑜去聽先生講課,隻覺得昏昏欲睡,但是偏偏換做大表哥講解起來卻是妙趣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