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這……”老伯有些忐忑地在搓手,“隻買油紙啊?姑娘不買硬馍了?”早知道就不貪心了。
“買,”燕惜妤指了指背簍,“一個背簍,三十個硬馍,兩張油紙,四十三文錢,對吧?”
“對對對,我給姑娘把這張油紙拿出來,”老伯立即眉開眼笑。二十文兩張大油紙,現在十文錢賣出兩張舊的,那就是說他買新的隻需要花十文錢。
“勞煩大伯用這張油紙幫我把藥包起來,”燕惜妤把手裡的兩包藥材遞了過去。
“姑娘,你這兩包藥材也要帶出門?”老伯是個手快的,這時候已經把背簍裡的一半硬馍取出放在裹布上,然後小心翼翼地從背簍裡拿出了油紙。
“嗯,要帶着,包好就放在背簍裡,能放下嗎?”燕惜妤說。不帶不行,這藥是治她身上的病的。
“能放下,我這背簍大着呢,那我把藥材用油紙包起來,就是這背簍的口小了些,姑娘從裡面取硬馍的時候要輕些,”老伯提醒了一句。
“好的,”燕惜妤用舊錢袋數了銅闆遞過去,然後提着背簍離開。
不是她不想把背簍背着,可她頭上戴着帷帽,怕不小心把帷帽碰掉,隻能等出了城再背。
城門邊已經聚了好些準備出城的百姓,燕惜妤慢慢走過去,在經過買碗碟的鋪子時,她又走了進去,出來的時候,背簍裡多了一個小陶缽和一個小木勺,還問店家讨了水,全給灌在羊皮水囊裡了。
要出城的百姓越來越多,大家都擠在一起,燕惜妤站在最外邊,她旁邊站着一位提着竹籃的大嬸。
燕惜妤看了一眼對方提着竹籃裡的東西,是大半籃小手臂長的小樹幹。
“嬸子,你這籃子裡的是什麼樹木?”燕惜妤開口問對方。
那嬸子往旁邊挪了兩步才說:“是榆樹。”
榆樹皮,能吃。
燕惜妤于是說:“嬸子,能賣我幾根嗎?”
一聽她要買,那嬸子一個跨步又邁了回來。
開城門的守城兵騎着高頭大馬過來了。
燕惜妤看着那些馬,有點兒眼饞。
花錢買馬太難了,一是沒錢二還是沒錢,别說馬,就算是牛和驢都買不起。
守城兵打開了門,要出門的百姓也不敢再喧嘩,個個低頭往外走。
現在是出城容易進城難,燕惜妤走出城門口的時候,沒回頭看。
雖然她知道接下來的日子,她想要再進入任何一座城都是不可能的了。
崔掌事被孫珍娘毒死了,沒人會拿着她的賣身契讓官兵來通緝她,但是她一沒戶籍二沒路引,以後的日子隻會比現在更艱難。
燕惜妤站在路邊發了會呆,然後抱着包裹提着插有幾根榆樹幹的背簍,走進了路旁那有人高的野草叢中。
四周看了看,确定自己被野草叢遮嚴實了,燕惜妤這才放下手裡的東西。
她之前已經從頭到腳都做好了出遠門的準備,這會兒從頭開始再收拾一下。
燕惜妤先把帷帽和面紗都摘了。然後把帷帽外的長罩紗從帽上拿開,隻剩下像蓋簾般中間有個圓洞的箬帽。
把箬帽戴回頭上,又緊了緊綁着發髻的布巾,輕輕甩了甩頭,确定箬帽不會掉,從頭到腳的頭算是可以了。
腰上還系着條三裥裙,這會兒把裙一摘,一身又皺又髒的穿着讓人看見就想遠遠躲開。
然後把灰撲撲的羊皮水囊綁在腰間系着的褐色腹圍上,那腹圍像是那種又小又短的圍裙,也被在地磚上搓的又皺又髒,看着就像是婦人使用了許多年卻沒洗過似的。
再把腳上穿着的輕薄錦鞋換成厚底粗布鞋,燕惜妤要混進災民的裝扮就算是完成了。
把地上的長罩紗、面紗還有三裥裙都折成方方正正的樣子,再小心地塞進脫下的錦鞋裡,然後打開那個大包裹,把錦鞋放了進去,再緊緊地纏成枕頭的樣子。
把包着草鞋的小布包系在大包裹的結頭上,以免草鞋單獨拎着容易丢失。
燕惜妤做好這一切,才小心地扒開擋在周圍的野草,确定路上沒人,她快手快腳地把背簍一背,雙手一摟大包裹,拱肩縮背低着頭走出了草叢。
順着大路往前走,不擔心會迷路,因為這個時代隻有官道才是平坦的。
無論怎麼走,隻要在官道上,總能找到能走的路,也總能遇見要找的人。
果然,剛走到三岔路口,就遠遠地看見了路的那頭人影憧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