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民餐館是南州商業局下屬單位,在南州市的國營大飯店中,是最出名的一家。
不過雖然叫利民,這裡的東西可不便宜,一盤油焖大蝦要三塊二,一碗最普通的雞蛋湯也要五毛錢。
很多人聽了這個價錢,都會忍不住說:“一斤雞蛋才三毛,能做多少碗蛋湯!傻子才去吃。”
但大家就是有消費欲望啊,這年頭除了國營的飯店根本沒有吃飯的地方,貴也得來!
所以,這裡依舊想要破費一點上館子慶祝一下的首選之地。
聽說要是來的晚了,都點不到菜。
周漁前幾天進城已經摸透了國營飯店的上班時間——他們不賣早餐,早上八點鐘上班,無論是煤還是蔬菜瓜果,都是這個點送過來。
周漁提前跟嚴華借了自行車,到飯店門口的時候,不過早上八點,這會兒門還關着呢。她站在原地往裡瞧了瞧,裡面的陳列很是古樸——四方桌長條凳,牆上還挂着菜牌。
大堂裡一個人沒有,隐隐約約的,後堂傳來了些許聲響。
周漁幹脆扭過頭,去了後門。
果不其然,後院正忙着,幾輛闆車停在裡面,送煤的送米面油的送菜的這會兒都來了,有人正拿着單子收東西。
門口并沒有人堵着,周漁就趁機跟着走了進去,往送菜的那個拖闆車那兒走了走,收菜的是個四十來歲的大姐,這會兒正問呢:“今天有什麼?”
“韭菜!”對方聲音挺高亢,“我們隊的韭菜終于不生病了,我跟你說可好呢!”
說着,他還拿了一把出來,果不其然,韭葉寬厚肥大,油綠油綠的,瞧着就不錯。大姐扒拉了一下看了看根部,又掐了一塊瞧了瞧細嫩,終于點了頭:“哎呀,真不錯!這一年多都收不到好韭菜了。今天可以上餃子了。”
“你們這是攻克那個什麼病了!?”
對方美滋滋,“上次不是說我們隊裡去了省城找專家,不過專家也沒給什麼特别好的辦法,但奇了的是,回來的路上碰到了南農大的一個姑娘,人家懂這個,跟我們寫了一整頁的防治辦法,回來我們死馬當活馬醫,真管用了。”
“我跟您說,今年冬天,我們肯定能供你們不少韭菜!”
周漁聽着聽着就知道,這居然碰上了小林村的人,她回來後忙得很,也沒關注那邊,顯然這是頗有成效,周漁瞧着也挺高興的。
那位大姐也跟着笑起來:“那你們運氣可不錯,這下我們也放心了,天天都有人問有沒有韭菜餃子,我們也為難。”
對方一個勁兒點頭,不過大姐很快又說:“那還有其他新鮮菜嗎?”
“這都十月底了,别說新鮮菜,就這豆角茄子都是最後幾茬,過幾天就沒有了。您不是也知道嗎?”
姜桂香當然知道,她就是忍不住問問。
雖然這年頭,飯店菜單有什麼顧客吃什麼,但他們不是還有一項任務——招待嗎!
這就不能他們定菜單了,得人家定。
每年的冬天最不好過了,招待有定數,全部肉食就超标,素菜就那幾樣。
譬如說今天,肥皂廠的領導就來定了桌,要請客吃飯。她問了問,請的是省肥皂廠的專家團隊——他們廠的肥皂這兩年銷量下降太厲害,自己找了半天,也沒找到原因,而同省的兄弟單位省肥皂廠的銷量一直不錯,所以讓人家來幫幫忙。
這頓飯是接風。
用肥皂廠廠長莫大海的話說:“這是技術交流,務必把菜式安排的合理又得當。”
這就難辦了。
招待的規格有定數,大魚大肉肯定不行,還得讓人滿意,可這個時間,有什麼新鮮東西呢。
姜桂香點點頭:“我這也是順嘴問問,你說冬天裡做什麼呀!”
說着,就開始一邊上稱一邊記錄,等着差不多了,她就給對方單子上蓋了章,這一天蔬菜供應就算是結束了,姜桂香還加了句:“你們也加把勁兒,聽說别的城市都有大棚蔬菜了。”
對方無奈地笑笑,都不知道怎麼回話,隻聽過沒見過這東西啊。
等着對方走了,姜桂香就準備回後廚跟廚師商量商量,定下今天的菜單子,隻是沒走兩步就聽見有人叫她:“大姐,你們想要什麼樣的新鮮菜啊?”
這聲音清脆,沒有半點南州口音,倒像是電視裡的人說話的音調。她扭過頭去,卻發現是個挺年輕的小姑娘,穿着件常見的白色襯衣藍色褲子,紮着兩條油亮亮的麻花辮,明明是再普通不過的打扮,大街上随便找五個小姑娘,就是四個半是這麼打扮的。
可她往那一站,就是不太一樣。
長得好看這是其一,可精神氣更吸引人,那雙眼睛特别明亮,就那麼大大方方地看着你,沒有半點猶猶豫豫,她還微笑着,不是那種讨好人的笑,而是恰到好處的,讓人看着就覺得這姑娘特别親切。
姜桂香都不自覺地,聲音放平和了:“你在叫我嗎?”
周漁點頭,其實她知道這是利民餐館的副經理姜桂香,前幾天已經打聽過了,不過她沒有叫出來,而是點頭:“是,大姐,我剛才聽見你說想要新鮮菜,請問什麼算新鮮?”
姜桂香不由看向了她手中的籃子,她猜測周漁手裡八成是帶着東西來的。
她想不出來這個季節,樹上的葉子都落了,還能有什麼!不過她态度挺好,依舊點了頭:“你是聽見我剛才說話了吧,是需要新鮮菜。不過你看,這茄子西紅柿黃瓜常見菜我們都有,如果你有别的,倒是可以拿來。”
她說完還看了看手裡的單子,已經開始考慮今天的菜單了。
“草菇要嗎?”
“草菇不……”姜桂香下意識就想否定,不過很快就收住了,她狐疑地看着周漁,“草菇?這時候哪有什麼草菇?小王莊上個月就不出菇了。”
周漁幹脆把籃子拿了出來:“我有。您要不看看!”
姜桂香是真不信,要不就是鹽水菇?她知道南方那邊草菇的主産地,會将多餘的草菇加工成鹽水菇出口國外,不過草菇的産量很低,出口的也很少,他們那會兒試圖聯系一下,弄一些過來當成冬天的“招牌菜”,根本沒門路。
這姑娘是不是從哪裡得來了點,拿過來了。
她想到這裡,也覺得不錯,起碼今天中午肥皂廠的招待,是有着落了。她伸手就掀開了籃子上的蓋布,然後就瞪大了眼睛。
那籃子裡哪裡是什麼成袋的鹽水菇,那是一個個鮮靈靈,胖乎乎,肉嘟嘟的鮮菇啊!
姜桂香下意識的就去捏了捏,這不是假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