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
很多書。
那個遙遠的夏天就這樣流水一般滑過了她的人生,南國終于習慣了國外的生活,江平月痛快地玩完了一整個暑假。
王瑛煥——
如同她所見到的那樣,一直在工廠裡。
哪裡都沒去。
沒有畢業旅遊,沒有休息日。
幫工廠做事,還有學習。
預習高中的知識。
普通人可能覺得荒謬,為什麼要現在開始?
為什麼?
沒有錢。
沒有錢上補習班。
她也并不是多麼聰明的學生。
補習班名師兩小時能講完的内容,她要花好幾天才能明白。
兩小時的價格,是她兩個月的花銷。
隻能靠自己。
王瑛煥的母親應該已經放棄了,但是王瑛煥沒有。
對啊,還有高考,高考上大學。
人生明明沒有斷絕希望。
可是母親提前給了她判決書。
……。
再堅持一下。
隻是三年而已,再努力三年。
說不定就有希望。
隻要再刻苦三年,沒關系的,初中也沒有休息過。
後面一切都會變好的。
媽媽可以放心,她也不用再住在這裡。
……。
南國不知道,對方是不是抱着這樣的心思,渾身淤青地在工廠裡寫題。
但是——
但是。
她後面可能也知道,一切沒有想的那麼美好。
中高考的确是相對公平的制度,可總有漏子能鑽。高中的知識不像初中那樣靠努力就能獲得成績,何況初三的理科,王瑛煥已經出現了跟不上的節奏。
從一開始的壯志淩雲,到中間的懷疑跟不甘,再到最後麻木地刷着不明白的題……
隻是時間問題。
她能獲得的教育資源太差了,大部分的精氣神又在初中提前被耗光。家庭與精神上的壓力對大腦思維形成不可治愈的打擊,她不再像以前那樣有靈氣。
初中的語文老師說,她的作文寫得非常好。
南國很早就明白,任何一個科目都是需要天賦的。王瑛煥小學便有寫作的手感,初中——如老生常談,痛苦使人創作。吃過苦的她更是寫出讓人動心的文章,每次南國讀完,都覺得有酸澀的檸檬水從胸口擠出來。
南國翻着作文本。
她已經沒有以前的靈氣了。
痛苦讓人創作,過多的痛苦掐滅靈感。
她的一切都在被剝奪,然後滅亡。
南國在國外讀私立高中,江平月靠家人走關系進了還可以的公立,王瑛煥根據志願去了極為普通的學校。
兩岸中間的大洋,就跟她們出生的起點一樣不可跨越。
她應該慶幸嗎?
她應該慶幸。如果自己出身在這樣的環境,經曆這樣的生活……
……。
她撐不下去。
南國真的很讨厭。
顯得她真的很像一個得了便宜還賣乖,假惺惺關心對方的人。
可是她初中的時候,真的覺得王瑛煥與江平月就是她的全部。
她沒想過出國,沒想過買任何貴一點的東西。校門口兩塊的奶茶三人就能争來奪去瓜分幹淨,接着滿足一周。她以為以後大家都會在一起,她和王瑛煥考同一個高中,最好分到一個班級——江平月對自己的成績有自知之明,她說那再努力一把,要考到你倆旁邊的學校。每次周五放學,我們就一起回家。
她們暢想到很遠,到大學去哪個城市。南國想留在本地,江平月鄭重其事地分析,說大學四年你還不去其他地方感受感受?最後二人争辯不下,齊齊轉頭瞪着王瑛煥叫她給個說法。王瑛煥小聲說跟南國一起,江平月便撇撇嘴道好吧,看來我也隻能服從組織安排。
那工作呢?
工作怎麼辦?
在家附近找個錢多事少的呗,你不會想漂到其它城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