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夷,征服即可。
他們不需要外族的承認,那都是次等的東西,真正有好東西的人是不屑于去要的。
統治外族、重用外族那更是不用想的事情了。
他們或許想要外面的地,但是一點都不想要外面的人。
可以再唱一遍那個嗎?
就是那個“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顔色;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能再唱一遍嗎?
好聽,愛聽,多聽。
對于嬴政來說也是如此。
雖然秦國對于周朝是外人,楚國自稱蠻夷,但是無論秦國還是楚國,那都是被周朝所認定的“自家人”。
會說“我是蠻夷”的人往往不是真蠻夷,就跟說“我是傻逼”的人一般也是相信自己不是真傻逼的。
同姓的自家人固然更高貴,但是就算“異姓”那也是“同族”,可比外人要高貴多了。
他和扶蘇掉的第一個時間就是“李純”的統治期間,李賀家裡糊的報紙上可寫着“安史之亂”,這也和預言中的“異族背叛”相吻合。
外人就是靠不住!
雖然作為曾經的諸侯的秦國對于姬姓天子來說也是“靠不住”,但是自家人造反也是肉爛在鍋裡,哪裡輪得到外人踹門進來拿筷子在鍋裡不知禮數地攪來攪去。
胡亥失天下也就是落到了劉邦手裡,要是淪落到那個外族人,嬴政就不是簡單想一下能不能殺了,而是直接寫信讓扶蘇轉交給未來的自己。
祭祀大事委托外族那可真是跌份。
除了這種純粹的種族歧視之外,還有個有點現實的理由。
他們這個國家活到了預言的盡頭,可是那些蠻夷呢?
比他們年紀大的沒他們活得久,和他們活到最後的沒他們年紀大。
多少沾點不吉利了。
用他們祭祀神明實在是太不盡心了。
那些神也相當講究好彩頭的。
神明除了被所有人遺忘,消失在記憶中的死亡方式之外,還有一個不算特别小衆的死法——供奉他們的文明被滅。
短命的文明供不起長命的神明。
講究的神真的會覺得不吉利的。
“不被你接受的感謝可算不上什麼感謝。”劉徹在一旁“好心”提醒道,“而且你們出現在這裡,不就是想試探着讓我辦了這個祭祀嗎?”
關于這一點,劉徹其實不是特别确定,不過這并不妨礙他随口一問。
就算猜錯了也無所謂——他根本不怕因為說錯這種話而丢人。
況且,就算不是這樣,嬴政和扶蘇難道還能到處去說嗎?他們能和誰說?
劉徹丢人丢不出去的。
要知道自從陳勝吳廣搞出那場史上最大的“信息詐騙”案之後,類似“我是秦始皇,給我打五十兩我就封你當大将軍”之類的詐騙層出不窮。
普通人可不會思考政治層面的東西,他們隻會覺得嬴政比扶蘇牛逼,投了。
更何況這個世界本來就有所謂“神迹”,沒有什麼事情是完全不可能的。
劉徹在位幾十年來不知道打擊了多少次,但是陳勝吳廣搞出的惡劣影響一直都沒有徹底消下去。
不過不管臣子如何腹诽劉徹性格窮奢極欲,但是他該幹的事情一點都沒少幹,這段時間他打擊詐騙還算卓有成效。
至少大家都知道秦始皇涼透了,并且把這當成一個真理來對待。
對不了解監控系統特殊功能的人來說,有人和他說“我是秦始皇”,那他回頭就能發到網上讓網友一起來嘲笑他。
現在出去說這些話,不一定會被報官,但是絕對會被嘲笑至少幾百條,就是不知道他們能不能丢得起這個臉。
在最開始表明自己必須掌握主導地位的态度之後,劉徹也适時地展示了一下自己的優點:“就現在這個世界,除非你往西走到羅馬共和國那邊,不然也絕對找不到能夠舉行大祭祀的人。”
“不過我想你也不會喜歡羅馬共和國的作風的。”
來自皇帝獨.裁的大一統國家的人很大程度上是無法理解羅馬共和國的各種扯皮。
大國家隻會對嬴政充滿警惕,而小國完全沒法承受嬴政的期許。
最符合嬴政心意的隻有他的故土。
“……此事我們需要考慮。”嬴政假裝松動了一點口風。
事情不能進行的太順利,如果太過于順利的話,劉徹會懷疑這是不是一個局。
抛開這些理性的因素,光看劉徹現在這得寸進尺的樣子……就算嬴政是劉徹他親爹也會忍不住想要一腳踩在他的臉上。
“不如你們暫且在這裡住下吧。”劉徹用手指關節敲了敲桌面,立刻有一隊羽林衛帶着武器走了進來,站在了扶蘇和嬴政身後,顯然是要把這兩個人看起來。
劉徹在知道他們的來曆之後,又怎麼可能會輕易放他們走?
劉徹感情上甚至有點想要把這兩個人封進水泥裡沉進海裡,可是這有點過激了,也相當不理智。
讓這兩個人脫離他的視線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容易讓他緊張的事情。
嬴政看了那些人高馬大的羽林衛。
這次和上次不一樣。
之前劉徹隻是為了讓他們能夠更安心地過來,所以不敢采取什麼過激手段,但是現在嬴政和扶蘇都在這裡了,他就可以稍微肆無忌憚一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