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瑾甯看完從藏經閣兌換的《武學基礎》,已經對武道修行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比之之前在家族看的,這枚玉簡确實是要深入淺出了不少,也為她查漏補缺了不少。
然後,她又拿起另一枚玉簡《基礎劍招》,開始看起來。
這枚玉簡中詳細記錄了劍法常見的十四個基礎劍招,分别為刺、劈、點、崩、撩、抹、斬、挑、掃、挂、截、雲、架、壓等。
這些基礎劍招,之所以被稱為基礎劍招,是因為它們是修煉各種劍法基本上都通用的劍招。
雖然每套劍法因其自身特性,劍法中每一式的具體招式會有不同,但是這些具體劍招其實都是在這些基礎劍招的基礎上變化而來的。
就像學造句子、寫文章,要先從認字開始一樣,要修習劍法,也要先練習基礎劍招,把基礎打牢固才好。
瑾甯在把這枚玉簡仔細讀過一遍,弄清楚各基本劍招的練習方式之後,就從儲物袋裡取出一柄一階上品的青色長劍。
這柄劍是難得的木屬性法器劍,是之前拜師時銳劍峰峰主秦沐風秦真人所送。
雖然木屬性修士,一般并不會專門去修習劍法,但是修士多才多藝,随意學幾手劍法也是可能的。
秦真人可能是考慮到萬一她哪天想學幾手劍法,需要用靈劍,所以才送了她一柄劍吧。
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秦真人手頭剛好有一柄木屬性的靈劍,但他作為金屬性劍修,收的徒弟多半也是金屬性的,又用不到木屬性靈劍,所以才把這柄靈劍送給了她。
況且,哪怕是不學劍法,等築基之後,能禦劍飛行了,也還是能用到靈劍的。
事實上,并不隻是劍修才喜歡禦劍飛行,很多務實的法修也喜歡使用靈劍作為飛行法器。
這是因為,由于靈劍的劍身特性使然,所以,一般來說,靈劍類飛行法器,是要比同階的其他飛行法器的速度要快的。
瑾甯這會兒正要修習劍法,這柄靈劍自然是正合宜了,倒是不用她再去買靈劍了。
至于劍身的長度,作為一件法器,靈劍的長度自然是可以變化的。
瑾甯在靈劍上滴了一滴血,然後打上自己的靈力印記,算是對靈劍初步認了主。
至于更進一步的認主,就要在靈劍的使用過程中,與靈劍進一步磨合了。
她給靈劍輸入了一點靈氣,讓靈劍按她的心意變小,逐漸變成了适合她現在身高的長度。
然後,她随手揮舞了幾下靈劍,感覺還是比較順手的,看來這個長度應該是可以的。
一切準備就緒,她來到院子裡的演武場,開始慢慢地練起《基礎劍招》中的招式來。
先是“刺”,她按照玉簡中的動作要點,擺出了“刺”的動作……
她慢慢糾正自己的動作,讓自己的動作和玉簡中說的一樣标準。
接着,她再重複練習“刺”的這個動作。
起初,并不能一下子把動作擺到位。但她并不敷衍,也不急着進行下一次練習,而是耐心地一次次糾正自己的動作,直到把動作擺到位。
雖然她算不上智者,但是,基本的道理她還是懂一些的。
所謂“方向不對,努力白費”,練和練雖然都是練,但結果未必是一樣的。
動作要是不标準,哪怕練一千遍、練一萬遍,把自己累得筋疲力盡,卻并不會使自己離成功更進一步。
而是,恐怕會是,使自己在失敗的路上越走越遠。
如果一開始動作就是錯的,那練的越多,身體形成的肌肉記憶、慣性就越牢固,就越會下意識地做出錯誤的動作,越到後期,糾正的難度就越大,隻怕連糾正都不好糾正了。
所以,她在一開始練習時就要把基礎打牢、把動作做标準才是。
如果說一開始,瑾甯在做“刺”這個動作時,并不能一下子做到位,還要不斷地調整。
那麼,等瑾甯一次次糾正動作,一次次做出标準的動作之後,随着重複的次數越多,她的身體就逐漸記住了這種感覺。
漸漸地,瑾甯已經不需要再在動作做出之後,再去糾正自己的動作了,她已經可以一下子就把動作做到位了。
在重複了五十次之後,她現在再做出“刺”的動作,就是一個和玉簡上所描述的“刺”的動作一樣标準的動作了。
隻是,還是不能松懈,一旦松懈了,動作還是容易走形。
在又重複了一百次之後,瑾甯做“刺”的動作已經非常順手了,現在她一旦出手,就是一個标準的“刺”的動作了,并且她的速度開始變快了。她已經能夠做到比較快地出手,而劍招并不會走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