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我讓他們都準備上,院中要留人嗎?”周佑安接過茶杯倒茶,應下沈諾希的要求,都是些小事不足挂齒。
“不用了,帶着母親和姨娘去住,父親定會派人跟着伺候,你把院子和食材留給我就好。”
沈諾希回去和母親一說很快得到肯定,那小院離京城不遠,父親分了一隊錦衣衛跟着他們貼身看護,說自己一定抽出時間在她生辰當天趕去小院陪她慶生。
三月十四一隊馬車從沈府駛出直奔城外近郊小院,說是小院其實那片林地都屬于周佑安隔着好遠就能看見粉色的桃花林。
“娘,就在前面快到了。”沈諾希撩開馬車窗簾看見遠處的桃花林,一片粉嫩十分惹眼。
小院布局很好庭院中種了果樹造景,屋子收拾的窗明幾淨,正屋自然留給母親,沈諾希和兩位姨娘分居兩邊偏房。
挑選屋子的時候以左為尊沈諾希把左邊的偏房讓給兩位姨娘,帶着瓊華她倆推開右邊的偏房,大廳座位旁的桌案上擺着花瓶裡面的花枝開的正旺。
旁邊書案後博古架上的擺件也都是沈諾希喜歡的玩意,屏風後的床榻旁放着女兒家用的梳妝台。
這院子究竟是誰的沈諾希連瓊華她倆也沒說,隻說是京中認識的朋友前幾天外出遇到聊着聊着就說到踏青,他剛好近郊有座小院兒适合賞花。
在家中沈諾希每次說到在外面認識的朋友時母親都會叮囑她,外出注意安全雖然有功夫傍身也要有防人之心,現在世道不太平。
這裡離京城不遠可是在這信息閉塞的時代近郊就像遠隔天涯,周邊都是桃花林去最近的鄰居家也要走上許久,沈諾希在這兒每日在林中練武、寫字、畫畫,偶爾心血來潮拿起剪刀幫桃樹修剪枝條,她沒種過桃樹不敢多剪害怕影響秋天結果。
眼瞅着臨近生辰府中的馬夫日日往小院跑送來的都是生辰禮,父親讓他們每天都往返運送一趟,以免怠慢了别人的心意。
果不其然,沈諾希又收到了來自杭城的禮物,劉博雅這次送來的箱子中最上面是他寫的遊記,記錄了各處風土人情,中間是張地圖圖文并茂标注了遊記中的地理位置,下面墊着不同顔色花樣的布匹統一繡着各式各樣的桃花暗紋。
賀帖上依舊什麼也沒說,隻是單純的祝她生辰快樂,提醒她剛開春注意保暖,祝願她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布匹上繡暗紋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就算老師傅一天繡出來的也有數,劉博雅準備的禮物件件費心,她看了那份地圖上面涵蓋大部分商業發達景色優美的城市。
據她所知劉博雅讀書很是刻苦,想把這些地方了解透徹怕是需要三五年不間斷的跑在路上,很顯然他沒那個功夫,那遊記中的記錄到底從何而來值得考究。
這份禮物耗費心血比上次的花燈有過之而無不及,沈諾希實在難以承受,心意太沉重她還不起。
規規矩矩的把地圖疊好放回箱中沈諾希寫了封回信喊來瓊瑩,讓她把這份充滿心意的厚禮送還回去,自己受之有愧。
“小姐,劉公子準備的這些很是用心,真的要還回去嗎?”瓊瑩看着箱子出聲詢問,這份心思是旁人都比不上的,小姐若是連這都不喜歡那真不知得是何種公子才能入小姐法眼。
“就是因為太用心所以要還回去,我受之有愧,他在備考中日日忙碌,花心思準備這些東西心意太沉重,我無法給他想要的回答。
上次花燈是因為寄回去也趕不上過節我才收下,這次不同,遊記寫的很詳細應該是最近剛整理好的,布匹紋樣也都是時興的,和這封信一起送回去吧,别耽誤人家。”
沈諾希答得堅決,說一點不心動是假的,沒人不喜歡被旁人用心對待時刻惦念,但她三觀不允許她收下劉博雅的心意而不做出回應,現在京城危機四伏她在這遠離京城就是為了降低變數發生的可能,實在無暇回應劉博雅的愛意。
瓊瑩看她堅決歎了口氣招呼人進來把箱子搬出去,等明天府上再來送禮的時候帶回去寄還給劉博雅。
處理完劉博雅的禮物沈諾希繼續翻看堆在旁邊的禮盒,真是朝堂不穩了有些八竿子打不到一塊的大臣也送來賀禮,她一時拿不準該不該收下都整理到一旁等母親過目。
收拾到最後一個漆盒映入眼簾,這螺钿鑲嵌的漆盒做工精美一看就是精品,捏住把手往外拉抽屜卻怎麼也拉不動,來回檢查幾遍确認沒有一同送來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