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我與權宦那些年 > 第136章 戰事前兆

第136章 戰事前兆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大明疆内雖已有百年太平,但這裡是邊城,百姓生活依舊動蕩不安,尋找有名有姓的人尚且如大海撈針,更何況是他這種一無所知的。

“你的問題我都記下了,等下次你來時,一定給你答案。”

尊重他人命運和選擇,是這麼多年沈諾希學會的事情,她不能以自己的觀點強加于人,也不能替别人背負因果。

周佑安離開時留下柳蒙看家,之前在京中老是看見他和周佑安形影不離,讓沈諾希一度忽略了,他也是正經朝廷命官的身份。

來甘州衛一月幾乎沒見過柳蒙幾次,他一直在外面處理事情,景岱登基後一道道旨意連發,可能是他早就對邊城有所打算。

就是苦了當地官員,需要挨個去執行落地。

周佑安他們幾個從京中來的官員,無異于雪中送炭,成了最趁手的執行者,逐字逐句分析景岱心思,落地他的想法。

李彥書的問題沈諾希無法解答,需要柳蒙的幫助,幹脆喊他過來一同用飯。

幾月不見柳蒙比在京中黑了不少,足見公務繁忙的程度,李彥書的問題未涉及深處,以柳蒙的學識足以解答。

收下寫着問題的紙張後,柳蒙沒過多久就把答案送了過來。

上面邏輯清晰的羅列着破題之法,與沈諾希相處這麼長時間,她的能力和人品足以讓柳蒙信任。

明朝的信息網絡效率果然神速,信件送出去不到五天,景岱的口谕就傳了回來。

他和鞑靼使團已有協商,決定以馬市開市時間為準,令他們收到消息後立刻出發,閉市前返回大明。

在此期間,周佑安代表大明跟随鞑靼使者進入鞑靼,傳播大明文化,并撥錢給周佑安,讓他酌情恩賜鞑靼各部落。

鞑靼的使者則跟随甘州官員,學習當地農耕知識,雙方交換知識技能。

景岱還命令周佑安,在深入鞑靼期間摸清他們各部落動向,以及訴求,為日後支援鞑靼做好萬全準備。

這些消息一部分是從柳蒙口中得知,另外一部分則是從周佑安派人送來的信件中得知。

先前在京中時,周佑安如果有需要離開的事情也會提前知會沈諾希,但具體行蹤不會多言。

可能是現在兩人之間關系轉變,周佑安像是寫題本報備一樣事無巨細的告知沈諾希,寫明了去的時間和目的地。

還提了一句,景岱在口谕中并未提及沈諾希,目前應是無礙。

每次聽見旁人稱呼景岱為萬歲的時候沈諾希都有種詭異的感覺,偌大的王朝竟然聽命與一個孩童,由他來掌管朝堂的運行實在無法想象。

随着相處漸久,來學堂的兵卒與沈諾希之間建立了良好的情感鍊接,除了書本上的問題外,他們有時也會向沈諾希請教生活中的困惑。

可是學問面前尚且有前人之鑒,生活中哪裡存在固定答案,沈諾希也隻能大多以開導建議為主,落到實處的答疑解惑隻能靠他們自己。

重複的生活中時間流逝猶如白駒過隙,周佑安安然無恙的從鞑靼返回甘州,并且帶回來了鞑靼的情報。

鞑靼和瓦剌的争端究其根本就是因為氣候變化,老天不賞飯吃,瓦剌的耕地産量已供應不上部落子民。

為了穩定内部關系,隻好禍水東引,此次糾紛也是瓦剌率先挑起的,他們趁着去年秋收搶占鞑靼大量耕地。

一場大雪,糧食不足讓鞑靼死傷慘重,兩個部族之間的關系已是火藥桶,就差一個火星引爆紛争。

雙足鼎立是最危險的情況,一旦瓦剌吞并鞑靼,草原騎兵的威懾足夠讓景岱頭疼,是以大明出兵已是必然。

周佑安的奏本遞上去後,景岱的批複很快下來,令楊凱程集結部隊整兵待發。

事情接踵而至他們哪樣也沒落下,就是少了兩人相處的時間,好在周佑安不隻是嘴上說說也用行動體現出他的轉變。

外出鞑靼一趟給沈諾希帶回了各種稀罕玩意,其中一把匕首最得沈諾希喜愛,刀刃極薄吹發可斷,平日藏在身上十分合适。

氣溫回升很快,周邊草木也都開始抽條生長,到了甘州一年之中最适合賞景的時刻。

沈諾希原本想前往千佛洞,親眼目睹後世石窟到底是如何建成,但周佑安說最近邊城不安穩,關西七衛更是牆頭草。

稍有風吹草動就起别的心思,沈諾希這一身打扮驅車前往千佛洞,怕是景沒看到先把命折了進去。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