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諾希記得景岱登基後大概過了十餘年,一次科考發生驚天醜聞,有考生發現自己文章被冠上他人姓名供人傳閱。
科考一事是無數人畢生追求,多少家庭為此日夜辛勞,此事一出引得天下文人怨怼。
景岱震怒下令嚴查,拔出蘿蔔帶出泥,科舉舞弊由來已久,他手下常用的官員中也有通過此捷徑提拔上來的人。
當初重用這些人就是覺得他們背後幹淨,不會被氏族牽絆,不曾想禍根早在十幾年前就已埋下。
天子一怒餓殍千裡,牽連者一并處罰,接連抄沒許多官宦世家,朝中重臣損傷慘重。
原本運行順暢的朝堂一下坍塌大半,沉重的政務難免忙中出錯,景岱的身體也因過于操勞傷了根本。
沈諾希當下隻是提出自己的建議,具體内容并不過問,隻要景岱身邊還需要用人,附加題的内容必然會被洩露出去。
到時根據附加題的答案,景岱就會發現身邊究竟有哪些是可用之人,又有哪些早已背着他與旁人串通一氣。
此舉并不高明,甚至可能打草驚蛇,可與之回報相比不算什麼,提前發現科舉舞弊就可以提前設防。
趁着朝中都是舊人,翻新會比日後再做來的容易,而且若想推動周佑安返京,景岱的危機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景岱聽完她的提議,沒說好也沒說不好,隻是接連抛出心中存有困惑的事情,希望她能解答。
沈諾希一一作答,不求每個回答都能解惑,隻求提供思路讓景岱有新的思考角度,聊的多了景岱自會明白她的特别之處。
他們兩人聊的正起勁,聽見宮人來報沈流玥回宮,二人起身迎接動作皆是一頓。
這個畫面太過熟悉,從前沈諾希在宮中時,就時常陪伴在景岱身邊,他們也常常像現在這樣坐在宮中暢談天下事。
大部分情況沈流玥都不會陪在他們身邊,所以,起身迎接沈流玥也成了最日常的舉動。
如今時過境遷,再次起身三人身份早已換了面貌。
“在外面就聽你們聊的熱鬧。”三人互相問安後沈流玥牽起話題,揮退殿中侍候的宮人。
有外人在他們閑談也要注意規律禮數,有些冒犯卻真誠的話語也無法宣之于口。
“我剛才在同姨母聊馬市,姨母說,她曾在甘州切身體驗過。”
“馬市,之前略有耳聞,記得父親說過錦衣衛常用馬匹,都是從馬市買回種馬與之雜交繁衍而來。”
沈流玥順勢加入他們二人話題,她和景岱半斤八兩,對外面世界的了解都停留在書本中,有沈諾希這個走南闖北的從旁答疑解惑,收獲知識甚是有趣。
聊到興處景岱也會不自覺流露出孩童稚氣,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不斷追問,非要沈諾希給出明确詳盡的答案。
“馬市具體事宜我也不甚了解,這些事情都是由當地官員操辦,我所了解的也隻是走馬觀花罷了。”
“姨母覺得,馬市,好還是不好。”
“利大于弊。外族水土不如我朝富饒,耕種技術也落後許多,若是一年風調雨順養活族人自然不成問題,可近些年氣候極端,為求活路難免需要我朝幫扶。
往年開市的年歲邊關大多安定,就算有匪寇來犯也折騰不起風浪,可但凡哪年關閉馬市,當年邊城必受騷亂。
人在吃不飽的情況下,什麼事情都能做出來,人為财死鳥為食亡。
咱們能用糧草、布匹、茶葉換得他們良駒、寶石、礦産,也能彰顯彰顯我泱泱大國氣度。
百姓不必為了生計擔憂,自然也就熄了挑起戰事的念頭,就算權貴另有打算一時也難成氣候。”
開放與外族經商是個絕妙的注意,若是一家獨大且不恩惠周邊,難免會讓其他外族心生不滿,時日久了難保不生變故。
如今氣候惡劣,百姓都是靠天吃飯,此時保持開放的态度惠及周邊部族也能穩定民心。
畢竟無論王朝興亡,戰事一起吃苦的還是百姓。
少了宮人從旁服侍,沈諾希說的多了些,她知道景岱會成為一代明君,也堅信景岱不會計較自己言語直白。
一番談論後真有些回到過去的感覺,景岱總是追問,恨不得掏空她腦海中所有知識,沈諾希也盡力回答,隻要是她了解的事情,知無不言。
“姨母,你要是男子就好了,那樣我就可以日日把你召進宮中為我答疑解惑。”
景岱一時放松說出心中所想,眼下雖有女官制度,可女官大多服務管理後宮事宜,對前朝之事無甚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