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土媳婦将洗好的桃子拎到宋大伯娘跟前說道:“阿奶,大姑姑做過好幾回了,她做得好。”
宋大伯娘看着眼前維護春芽的孫媳婦點點頭道:“好,阿奶不說了。”
三春媳婦捅捅大春媳婦說:“阿娘心疼了。”
大春媳婦看了三春媳婦一眼低聲說道:“那麼一鍋呢,糖肯定要放得多,其實我也心疼,糖多貴啊。”
宋大伯娘帶着兒媳婦孫媳婦跟着春芽一直忙了七八天才将糖水桃子全部做好。春芽拿了一罐封好口的桃漿給宋大伯娘拿回去吃。
宋大伯娘搖搖頭:“這東西貴着呢,你留着賣錢。我院子裡就有桃樹,直接吃桃子就好。”
宋大伯娘帶着兒媳婦孫媳婦走了,宋老四聽說桃漿熬好了,找了船,一船全部運去了府城。
桃子摘完了春芽有時間整理後院,春上新種的冬瓜好大一個,瓜身子上挂滿了白霜。春芽摘了一個切了一半炖肉,剩下一半送給了林記。
宋大伯娘幾個吃了冬瓜炖肉,都說明年自家也要種一些。冬瓜和南瓜很多人家不會吃,葫蘆倒是很多人家要用的,舀水的瓢,舀米舀面的瓢都是葫蘆做的。隻是沒人想過着青葫蘆還能吃。葫蘆好長,牆根下扔兩個種子就能爬一架子,第二年靠山村幾乎家家戶戶門檐下都挂着幾個葫蘆。
又過了幾日,柱子摘了一籃子梨子送給春芽,春芽接過籃子說:“明年我自己種兩棵梨樹,以後你就不要送過來了,梨子就留着自己吃吧。”
二春媳婦看到春芽沒有犁問:“今年還熬梨膏嗎?”
春芽看看手裡的梨子說道:“熬吧,阿爺秋冬總是會犯咳嗽。待會我去伯娘家來再摘點梨子來。”
“你在家裡歇着吧。也讓我們盡盡孝心。”二春媳婦拉了春芽坐下,揚聲喊道:“二春,二春,你去娘家裡摘兩筐梨子來,春芽要熬梨膏。”
二春從後院提了鋤頭回來:“你就是看不得我閑着。”二春放下鋤頭對春芽說:“妹妹你等着,我保準把最甜的梨子都給你摘了來。”
今年梨子少,春芽隻熬了兩罐梨膏,一罐給了宋阿爺,一罐留着給春苗喝,春苗每天要說很多話,費嗓子得很。
時間一天一天過着,後院的冬瓜藤葉子開始發黃,春芽把十幾個冬瓜全摘了曬冬瓜幹。看着一條條的冬瓜肉春芽想起來書裡的冬瓜蓉,又泡了麥芽做了一罐麥芽糖出來。選了一個冬瓜刨絲,加了麥芽糖做成了冬瓜蓉。中秋還沒到,春芽已經做出來冬瓜餡的月餅,清甜柔和又耐嚼,像是用水果做出來的月餅。
春苗很喜歡:“冬瓜做出來的月餅怎麼這個味?一點也吃不出來是冬瓜做的,好神奇。”春苗嫌棄冬瓜有股子味,總是不愛吃。宋四嬸吃了連忙定了許多冬瓜月餅:“這個好吃,誰能想到冬瓜還能做月餅呢?比肉月餅便宜多了。”
今年月餅花樣多,訂單也多,豆沙月餅,椒鹽月餅都有人要,肉月餅和冬瓜月餅最得人喜歡。宋老四和春蕊婆家定了二十斤送禮,林記小炒定得最多,足要了一百斤。宋大伯在村子裡也替春芽接了十多斤的訂單,四春也要了二十斤,春芽連着自家準備送禮用的足做了兩百斤月餅,整整忙了十來天,烤爐天不亮就燒了起來,天黑了裡面還有紅彤彤的炭火,半個月忙碌讓春芽足足賺了兩個金元。
“還是過節好啊,”二春媳婦拿着分得的工錢和月餅:“要說城裡人已經算舍得吃的了,這一過節就更舍得。”
“春芽你怎麼想出來的?”三春媳婦咬着一個冬瓜蓉的月餅:“冬瓜我不怎麼吃得慣,總覺得有股子青草味,做成月餅卻這麼好吃,”說着看了一眼月餅:“你瞧,還能拉絲呢,口感和冬瓜完全不一樣。我不是城裡人也愛吃。”
四春又得了兩隻老鵝,宋老四早早說好中秋一早春芽就把鵝用酸梅子炖上,趕在晌午飯之前送到宋鹽菜,如今中秋在宋鹽菜定大菜(肉菜)的人家不少,兩隻鵝淨賺五個銀元。林記小炒倒是想找春芽買這個鵝肉的方子,奈何青山縣城養鵝的人家少,最後還是作罷了。
中秋過後南瓜也收了,南瓜經放,而且越放越甜,幾十隻南瓜一隻吃到了臘月。特别是南瓜飯,加點鹽肉煮出來又香又甜又鹹鮮,木頭和林子都抱着碗吃個不停,隻有宋大伯娘吃不來,她說:“這個飯又鹹又甜的,你們也不覺得怪?”
今年秋收,木頭的稅糧是大春幫着繳的,春芽又跟他買了幾百斤稻谷和麥子,家裡總算是不缺大米吃了。平日裡春芽煮飯多是高粱米,高粱米粗糙。浸泡好久煮出來的飯還是硬邦邦的。南瓜軟糯香甜,春芽便切了南瓜塊加了鹽肉丁一起煮,味道果然比單吃高粱飯好吃多了。
老了的絲瓜曬幹了洗碗也好用,洗澡也好用,不僅宋大伯娘喜歡,宋阿爺宋大伯都喜歡,大家都說春芽今年新種的都是好東西,又好吃又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