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頭在縣衙說的話靠山村人并不知曉,春芽此時正為春苗的嫁妝犯愁,林師姐倒是說了什麼都不要,春芽卻不能讓妹妹隻帶了衣服嫁出去。縣城的首飾也有,花樣不好看不說,隻要一想到一路住客棧,春芽還真不放心帶多少值錢的首飾,這時村長娘子找來了春芽。
“春芽妹子,來,坐。”村長家一向和宋家關系不錯,自從春苗開了女紅班,村長娘子待宋家人越發的和氣:“我聽說你想買幾畝田。前些日子有大戶人家犯了事,靠山村前山村臨江村交界的地方有五十畝水田放出來,我們靠山村有二十畝。”
“二十畝水田?”春芽驚訝地再三問了。
“是的,如今買地是越來越難。”村長娘子點頭道:“這次還是因為五十畝地分散在三個村裡,才放了出來。就在村東頭,靠近臨江村那一片。”
春芽連忙謝過村長娘子定下這二十畝水田,等寫着春苗名字的二十畝地契到手,春芽才舒了一口氣。春苗的親事定得急,宋大伯娘的意思是趕在柱子媳婦生産前嫁了,反正春耕春苗也幫不上忙,早點嫁出去,大家一起去府城。
林師姐從縣城請來了媒婆,知道春芽給春苗陪嫁二十畝水田,把聘禮定了四十個金元。金媒婆第一次見到這麼大手筆的聘禮也是吓住了,春芽定了二十畝水田的嫁妝,金媒婆不由得可惜這媒不是她做成的,明明手裡也有幾個好人家。
宋大伯和宋四叔看到這許多的聘金勸春芽說:“到時候送衣服多送些吧。”
靠山村嫁閨女有個習俗,就是女兒出嫁後一個月内,娘家長輩姐妹會把女兒閨中穿的衣服送到婆家去,一是看女兒在婆家過得好不好,二是給小夫妻送點貼己私房錢。嫁妝單子寫好了不好随便花用,婆家也擔不起花用兒媳婦嫁妝的名聲,新媳婦日常總要有些自己的開銷,這是娘家的體貼之心。
春苗出嫁是在春芽家裡辦的酒席,柱子作為大舅哥還是坐了首席。柱子媳婦肚子越發大了,眼看着要臨盆,大家也不敢讓她做活,隻坐在一邊休息。
酒桌上柱子對着來接親的林玉樹道:“春苗是我妹妹,你要是敢對她不好,我不管你是秀才還是木材照樣打上門去。”柱子借着酒說了一通狠話,倒是叫來觀禮的親朋贊賞:“雖說他們是分了家,柱子還是有個當哥哥的樣子呢!”“姑娘嫁出門不就指望着兄弟撐腰嘛!”
柱子媳婦要去房裡陪着春苗,教她為人妻為人媳的規矩,被二春媳婦按住了。
四春媳婦勸道:“你身子重,就在這裡好好待着,有什麼話四嬸會教她的。娘和四嬸肯定知道的比我們多,你就把心放回肚子裡。如今你是一個人吃兩個人補,來這裡炖了雞湯,你多少喝一點。”
林玉樹在客棧住了三天,三天回門的時候,宋大伯娘來到春芽家裡商量送衣服的事情。
宋大伯娘這兩日和宋大伯一直在商量這件事。
“春苗這個女婿真是說不出一點不好來。”宋大伯娘盯着漆黑的房梁,“可是我這心就是放不下,當初趙家也是說不出一點不好來。”
“這人品樣貌都在,還是秀才呢。這是我們宋家第一個秀才女婿啊,阿爹專程去寫了族譜,宋春苗婿林玉樹,籍府城秀才。”宋大伯的聲音有些發飄,“你知道嗎,是村塾的先生去寫的,就是村長爹親自去寫的啊,咱們老宋家的族譜上面有一個秀才!”
“你知道什麼,春苗一個人要去府城過一輩子的,那麼遠,她那麼個小人兒。”宋大伯娘說着說着濕潤了眼眶,“春苗雖然不是我女兒,在我心裡,她和青山也不差什麼的。”
“你弄差了輩分啦。”宋大伯依然開心得不得了,“春苗和大春一個輩分,你有一個秀才侄女婿呢。”
宋大伯娘在心裡說,沒差的,當年她們的娘桂枝我就是當小女兒來養的,如今女兒的女兒都能嫁人了。桂枝啊,你看到了嗎?你有一個秀才女婿呢,秀才啊。
“要不,你和春芽一起去一趟府城?”宋大伯突然有了主意,“上次春苗出花園你沒能去成,這次春苗出嫁,你去秀才女婿家裡看看。”
“我這麼一大把年紀了,再說我也不習慣出門。”宋大伯娘突然忸怩起來。
“這不要緊,老四家的一定也會去的,你們妯娌一起走剛好作伴。”宋大伯越說越覺得這是個好主意,宋大伯忍不住拔高了嗓門:“媳婦,你嫁過來這麼多年,一直操持家務,從來沒出去疏散過。”
“我——”
“媳婦,你聽我的。”宋大伯打斷了宋大伯娘即将出口的話,“我跟着春芽存了幾個錢,你全部帶着,去府城,你不是一直說沒時間逛逛嗎?咱要麼就不逛,要逛就去府城!”
“那家裡?”
“家裡有我呢,再說孩子們也大了,大春媳婦家掌得不錯,不要你整日跟在後頭拔把草,撿跟線頭。”
宋大伯娘被說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