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妮兒,别哭,快别哭,你這日子多好啊,怎麼還哭上了呢,我去說,我去給女婿說,你别哭,快點養好身子生兒子。”趙三嬸子又佝偻着身子出去了。
“一個女娃娃,有什麼好看的。”趙阿奶不明白柱子怎麼抱着女孩兒看了那麼久。她對着柱子說道:“柱子啊,娃兒要吃奶了。”
“哎,好好,我這就送過去。”柱子抱着孩子走出來。
“你可不能進産房,孩子給我吧。”趙阿奶抱過孩子送進了産房,“快點,給孩子吃奶,這奶水不吸不下來。”
宋大伯聽說生了個女兒,羨慕地說:“怎麼我們家就沒一個女娃呢。”他又囑托大春媳婦殺一隻雞過去,“别忘了叫柱子給穩婆錢,那個沒腦子的。”
大春媳婦拿了一隻殺好的雞來交給趙三嬸子:“親家嬸子,這個給柱子媳婦炖湯。您是她親娘,做得肯定合她的口味。”
大春媳婦教柱子拿了錢給穩婆,又讓大春架了牛車送穩婆回去。
木頭聽說嫂子生了,拿出春芽早就準備好的兩包紅糖送了過去。小侄女紅通通的,一看就是個漂亮的娃娃。
也不知道柱子怎麼說的,趙阿奶三朝之後回去了,趙三嬸子留下來照顧月婆子。柱子終于可以進産房看望趙三妮了。
“三妮,你還要在這裡住多久?”柱子抱着女兒看着簡陋的廂房,這間廂房自從桂枝生産後就沒再住過人,裡面陰森森的。
“阿娘說,要出了月子才能搬回去。”趙三妮紅着眼圈說道,“柱子哥,我沒能給你生個兒子。”
“那有什麼,女兒我也一樣喜歡。”柱子挨着趙三妮床邊坐下:“你看咱們女兒,長得跟你一模一樣,長大了肯定是個跟你一樣漂亮的姑娘。”
“你喜歡?”趙三妮盯着柱子的臉。
“喜歡!”柱子抱着女兒點點頭,“女兒這樣好看,長大了還能像春苗一樣繡花,我喜歡。”
趙三妮聽他這樣說也高興地說道:“是,咱們也送女兒學繡花去。”
大春媳婦送來的雞趙三嬸子砍了一半炖了,柱子喝了一口雞湯把剩下的半隻雞拎給了大春媳婦。
“大嫂,麻煩你幫我炖一下,”柱子說道:“嶽母沒有炖過雞,三妮還等着雞湯下奶,麻煩大嫂了。”
趙三嬸子看着柱子把特意留下的半隻雞拎走,急得跟閨女說:“女婿這是怎麼了?你不吃點好的怎麼養得好身子。”
趙三妮知道柱子是嫌棄親娘做的雞湯:“娘,你下點面條我吃了。”
“哎,你多喝點雞湯,雞肉我留起來給女婿吃。”趙三嬸子說道。
“娘,那雞肉我們吃了吧。”趙三妮說道。
“啊,這怎麼行?”趙三嬸子說着。
等大春媳婦炖了雞湯送過來,趙三嬸子驚訝地瞪着眼睛:“乖乖,怎麼這麼香?”喝了一口雞湯說道:“怪不得女婿不吃我做的呢。”趙三嬸子自己炖的雞最後還是她自己吃了,趙三嬸子一邊吃一邊吐骨頭,幾十年了,她可沒像現在這樣吃過獨食,半隻雞呢。
“娘,大姐做得更好吃呢。”趙三妮吃着雞腿說道。
“還要更好吃?”趙三嬸子吃了一塊雞肉:“那得多好吃啊。我想起來了,光宗回去說過在你家裡吃過烤鴨,說和城裡林記小炒一個味道。”
“林記小炒用的就是大姐的方子,”趙三妮說道:“大姐是宋鹽菜的大師傅,一年好幾十個銀元的工錢呢。”
“幾十個銀元!那你們為什麼要分家?”趙三嬸子奇道:“這女人賺的錢不留在家裡,她自己抓着?”
“不知道呢,我嫁過來之前就分家了。”趙三妮低垂着眼睛說道。
“分了家也好,”趙三嬸子歎道:“我們家沒有分家,所有錢都在你阿奶手裡抓着,糧食也是,你妹妹吃口幹的都沒有。瞧瞧如今你過的日子,吃的是白米白面,穿得是好衣好衫,家裡哪個姐妹有你日子過得好。怪不得女婿家裡出得起十個金元的聘禮呢,你大姐她們可都不如你。你可要好好跟女婿過日子,養好身子,早點生個兒子。”
“嗯,娘,我知道。”
“照顧你月子,我都跟着吃胖了。”趙三嬸子摸着臉說道:“你養好身體,抓緊時間生個兒子。你看你阿奶什麼都抓着,就是給光宗留着呢。我看大丫頭就叫‘招弟’帶來個弟弟才好?”
“這個再說吧,”趙三妮煩躁地說:“柱子個下一輩是青字排呢。”
“哪有女孩跟着兒子排的?我看‘招弟’‘來弟’兆頭都是好的。”
“柱子大姐就跟着柱子排呢,宋家不分男女一個排行。”
“這樣啊,那你讓女婿取個大名就是了,小名叫招弟一樣管用的。我啊,特别後悔沒給你們姐妹倆起這個名。你們姐妹倆要是一個叫招弟一個叫來弟,說不得我也能生個兒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