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她應該看不到了,畢竟漢初人口太少,守住版圖就不錯了,打江山容易,守江山是需要人的。兩千多萬人口隻能用郡縣制,三省六部太冗官冗員了。
“魏相。”
劉邦走了過來,手上拿的是前日的紙張,魏倩知道劉邦是不會拒絕的,就如同始皇隻選擇李斯一樣。
而且漢初一直是約法三章,這是因為黔首不認字,他們能記住三章全靠村老講解,免得犯事或被官吏欺負。要是拿出像現代法律這樣一半厚的法出來,他們會被自已腦補吓到,或被官吏恐喝威脅。
所以這她不打算改,以後第過了兩代人人識字了,順勢而為的立法典,才是正道。
“漢王”
魏倩将桌面上的古藉收綴出來,這些曾經在鹹陽宮裡束之高閣,曆史上曾被項羽一把火燒得文明斷層。如今在魏倩的桌上,軍帳裡的桌椅并不是王帳内的款式,由于魏倩需要長時間辦公,不可能那麼委屈自己的腿,就按現代的辦公桌弄了一套,由于打仗簡陋,就用桐油刷了一層,并沒有上漆,桌上不光有公文書籍還有一副茶具與煮好的茶。
劉邦剛開始覺得怪,後面覺得方便就準備給王帳也換上。在曆史衆多皇帝裡面,劉邦是沒什麼控制欲的,怎麼開心怎麼來,朝臣稱病缺席是常态,後來覺得太沒規矩了儒士才來制禮,有了個草台班子的樣子。他曾孫子劉徹就爹味控制欲非常重,後面隻有朱元璋能媲美一下了。
“魏相,這天下很大,還有一個勇冠三軍的項羽,重賞之下才有勇夫,如果依魏相之制,不許諾于諸侯以王位,我們又要如何打這天下?”
劉邦其實比較實誠,他許諾後給也是真給,直到發現事态不對,國家又分裂開來,才将劍鋒對準異姓王。他其實沒對誰畫過餅,都是實實在在的給東西,他分天下時也沒忘記黔首,雖然國庫一窮二白,也沒多征黔首一分的稅,各種送房送地免稅政策給下去,漢初百姓貧苦,但朝庭也窮,他驷馬排場都湊不齊,沒被燒完的上林苑也給了百姓種地,他仰慕始皇的威嚴排場,但在百姓與皇威之間選擇了百姓。
後人說劉邦是小人之行,但時人都說漢王是賢良的長者,因為後人看到的是他靈活多變能屈能伸精通人性,時人享受着他帶來的安定與一諾千金。
魏倩對于這樣的老闆表示挺好,老闆肯放權,她才能立于廟堂以執牛耳。剛過了午時是陽光正盛的時候,從軍帳布窗透灑進來,灑到辦公桌的邊角,陽光中的塵屑紛紛擾擾,魏倩便與劉邦緩緩道來。
“天下一直在那,大王早些去晚些去,都不耽誤,況且大王如今已有關中漢中巴蜀與魏地,占了半壁江山。何必急于一時,不如且冷眼旁觀看着。項羽征暴稅,民心沸反,他搶功好風頭,時間一久,下屬必離心,一個人再強也不能與天下為敵。”
她看着坐在對面的劉邦,為他倒了杯茶,推過去,再自己飲一口茶,潤潤喉。
“況且火藥經過墨家研制,勁頭更足了,用以守城我們将無所畏懼,等再過兩年,火藥制成火炮,世上無人可敵漢軍的炮火。如今漢王可心廣積糧,高築牆,以待天時。”
“我們今歲便将公平選拔有才之士,真金不怕火煉,真正有才能的人不怕考試,诂名釣譽之徒會跳腳漫罵,但這些人原本就應該篩選出去,他們無用。”
劉邦靜靜聽着,魏倩也一步步說着計劃,她将劉邦帶來的紙張,上面有她寫的ppt,對于漢初,這種簡明扼要易懂信息量大的大白話,非常得剛識字老闆的心,他看得懂也看得明白。
“戰争的事臣不通,但大王與韓信是專業的,項羽的弱點大王也心知肚明。但臣幼時曾經聽一個大賢說過,也記在心中直至今日,戰争是流血的政治,戰争區分為正義的和非正義的兩類,一切侵略戰争、民族壓迫戰争、落後階級對先進階級發動的戰争,都是非正義戰争,反之,則是正義戰争。正義戰争終究會取得勝利,但必須有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争取勝利的勇氣,有堅持到底、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決心。”
“大王欲行王化,欲布仁德之政,廢除奴隸分封制,這就是先進階級。項羽欲行霸道,将天下百姓視為奴仆草芥,供養他一人,退求分封以安天下,這就是落後,落後是要挨打的,而正義必勝,是臣從一開始就笃定漢王會得天下的原因。”
魏倩自然而然說着毛主席語錄,但這種先進思想對劉邦是醍醐灌頂的,他聽到時睜大了眼。
“不知是哪位大賢?我可否求見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