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漢營科舉不論家世不論百家不論男女,學而優則仕,一系列規則傳遍天下,諸侯嘲諷漢營用人不挑,而百家卻看到了進步,諸子遊曆各國,也都是想推動時代前進,當有人将公平擺上了桌,那麼屬于莽夫的時代終将過去,屬于士民的時代已然來臨。
最激動的是儒家,這一套方法,基本是儒家思想,别看漢營欺儒,但是用的還是儒士嘛。這個時代,儒道法墨是最為強盛的,法家地位尴尬,正是找活路的時候。當蕭何看見報名的果然是一群貴族豪強之子與儒法墨時,臉色一度不好,後面才認命,而魏倩覺得第一次出題找别人不太好,于是把科考前一天把張良陳平郦食其叫來一起出題,出完強迫他們住王宮内,以免被人套話。蕭何監考,魏倩任了主考官,此次科考沒那麼麻煩,就兩個考試,過了就選上了,随後殿試選出優等,這樣官吏都可收。
吏也可升為官,升官途徑也徑明确,有功則升,政績評選,這樣沒了那麼多問題,畢竟公平二字,在這個時代是第一次出現,看蕭何兢兢業業連個縣長都升不上去就知道了,以前吏是沒有上升途徑的,除了有關系有名望。
但魏倩這可就砸了有名望人的鍋了,一時之間,她的惡名與罵聲席卷天下,她亂社稷,亂陰陽,奢靡富貴,貪欲無度,隻要能扣的帽子都往她身上扣。
風雨欲來時刺殺她的人不再是什麼小啰啰,而是有名的劍客,有一回宋莊與錢棠都非常吃力,那劍客還是被路邊一個戴鬥笠老者一劍刺殺,那老劍殺人後劍花也挽得特别漂亮,有那種世外高人之相,一眼就把魏倩吸引住了。
讓人送受傷的下屬去了醫館,她向那擦劍老者行去,錢棠攔住她,她搖搖頭,若是他要殺她,何必救她,就那一步殺一人的能耐,這些人也阻止不了。
“在下魏倩,見過老先生,幸得老先生相救,不知可得恩公姓名?”
那老者看了看她,點了點頭,“聽聞魏相執政為民,因而招了小人,順手之事罷了,何談相救之恩。魏相公正,為小人所嫉,老朽還是來參與科考的學子呢。”他想了想,“你喚我蓋公便可。”
“可是大名鼎鼎的膠西蓋公?”
“魏相也知我?”
“國之賢士,豈能不知?”
蓋公主修黃老之道,修道修心,一副仙風道骨的模樣,于是魏倩将人請入魏府,奉為座上賓。魏倩看蓋公一手出神入化的劍術,想問年輕時是否叫蓋聶,但過于冒昧,她還是閉上了好奇心,也許隻是巧合。
“蓋公與漢營正合,漢王也喜黃老之道,欲用此與民休養生息。”
“那為何不用呢?”
“因為時機不對,此時的天下,鋒火未歇,百姓流離失所,安定下來需要法去保障,這法并不是刑不上大夫之法,而是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之法。需要儒家與治家,道家以修心,所以科舉取仕,唯才是舉,不問百家,隻為問心與治世之能。”
蓋公含笑不語,而魏倩正缺出題官呢,便笑着與他道,
“蓋公是黃老大家,與學子一道考,有欺年輕人之嫌,不如當個考官,為學子出一二考題?”
“魏相有治世之能,我有扶民之心,魏相不嫌我已年邁,也願助之。”
蓋公便在魏府住了一晚,第二天被帶進魏王宮,跟張良他們一塊出題,科舉第一考正式拉開了帷幕,由于魏倩說考百家之說,治理之道,百家之間互相借書已成慣性,儒家作為百家抄抄怪,被罵得很兇,但儒士不在乎,這叫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抄你是看得上你,抄得最多的道都沒說什麼,就他們多事。
而報名人數超了兩千多人,非常讓魏倩感到詫異,其實很多有才學又不會花活的人,沒什麼名,但考試一出來,他們正好借這場考試博名頭,于是報名的才很多,以緻于有點神仙打架的感覺。
而為表公正,考生的名字是被封着的,批完才解開,而出題人吃住在王宮,考完還得批卷子,陳平這種閑散人士都被安排了一堆堆的考卷,入賊窩,已認命。
第一場鄉試兩千人裡取八百人,漢營缺人,有基本學識與品德,都是可為吏之人,第二場會試是真正取仕,八百人取三十人,這是為選地方父母官,最後一場是殿試,隻為争個名次高低而已。
轟轟烈烈一個多月,這場粗糙的科舉便落下帷幕,名次前三十人有四人純粹是為博名而來,考完了便翩然而去,還說一句不過如此。對這種占用名次的傻雕,魏倩冷笑一聲,劃了這幾人的名字,對外宣稱漢營将永不錄用,于是按排名向下取了四位,原本與官擦肩而過隻能為吏的聽見這好事,差點蹦起來,謝謝前人不慕名利,不像他們,隻想當官。
日後讀書人多了,科舉就不能再這般的草台班子,而是做到細節都完美。但那是日後的事,漢營三年一考,如今考過的人剛好填上空缺,巴蜀地很多儒士也肯去,不為别的,就為了不讓墨家有大本營。
“這雖隻是開始,但卻是個好兆頭,漢王,便日後人才濟濟時,科舉可幫大王将天下英雄盡入彀矣。”
盛夏有些炎熱,魏倩去年存的冰都用完了,不過魏倩覺得,比起現代那變态熱度,此時的炎熱是可以忍受的,她一直為圖涼快穿着唐時襦裙,絲綢浮動,晚間風吹起來還有些涼,她與劉邦看着題名的金榜,與他說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