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落,他無視楚姑娘驚訝的目光,緩緩伸出了自己的右手:“楚姑娘,請吧。”
佳偶天成,攜手現身,赢得無數豔羨的目光。
今日是太子妃公孫餘蘭執掌後宮以來操辦的第一樁大事。
整個仙緣台都裝扮一新,鼓樂笙笙,彩綢漫天。
禮官贊和完畢,中宮娘娘楚皇後才終于現身。
她一如往常那般端莊典雅;隻是眼中笑意更濃,可見是發自内心的歡喜。
鳳凰刺繡裙擺行至一對璧人面前,至高無上的中宮皇後親自握起侄女的手,鄭重地放入易知舟的掌心中,她充滿慈愛地凝視着眼前的清俊男女,語氣中帶着些許感慨:
''楚易兩家在隴西時本就交好,當年不濟,無緣婚配;如今富貴青雲皆在,又逢兒女适齡,兩姓締結實乃天定的良緣。''
楚心汐眸光微微一頓看向自己的姑母,姑母心裡的苦,或許比旁人看見的還要深沉許多。
人此一生,沒有十全十美,姑母苦熬多年,哪怕如今坐擁鳳位,也依舊會為當年的遺憾挂懷。
楚心汐又側目看向易知舟,隻見他眉眼清和,身姿拓跋,全然看不出喜怒之色。
這一瞬,她不禁好奇,當年的易大将軍,一定也是這般修竹拔萃,郎豔獨絕吧,否則······
寶座之上的太子元崇廣饒有興趣地看着母後的一舉一動,她對這位年輕武安侯的偏愛,似乎過于明顯了。
但這些前塵往事并不會幹涉自己即将繼承大統的事實,在他眼中,這些彎彎繞繞的兒女情長好似笑話。但易知舟這個人,還是有些用處的,所以他才願意同母後一道将易家徹底拉入自己的陣營。
為了彰顯皇恩浩蕩,皇後與太子賞賜了無數昂貴精美的禮物,還在親王雲集的廣福街賜下了一座嶄新的寬宅大院。
一時之間,楚易聯姻的喜訊傳遍了皇城内外。
受邀而來的王公大臣們自然少不了恭維稱贊,就連一向不和的肅王妃與薛夫人也口徑一緻:“良緣佳偶多虧皇後娘娘成全呐。”
郎才女貌,天作之合······諸如此類的話更是不絕于耳。
席末的洛貴妃顧不上在意旁人的反應,她緊緊握住女兒的手:“九兒?要不要出去透透氣?”
元季瑤側首看了一眼母親,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無妨,咱們今日還有要事沒辦呢。”
語落,她看向上首。
身着鳳凰刺繡襦裙的皇後娘娘似乎正有感應。
二人的目光在空中相觸碰。
一瞬間,元季瑤聽見自己的心跳聲撲通撲通。
“恭賀母後覓得良婿,楚妹妹與武安侯佳偶天成,實乃天作之緣。”女子清甜的聲音在殿内響起,音量不大,可席間衆人都噤聲側目。
這還是當初那個榮寵萬分的九公主嗎?
如此低眉順眼?清減樸素?
衆人不敢表現的過于明顯,可一張張好事的面孔實在藏不住。
隻見九公主雙手持杯緩緩起身,徑直行至易大人與楚姑娘面前:''祝二位白首成約,福澤綿長。''
她居然向他們二人敬酒?
在場諸位不禁暗暗贊歎,原以為今日會看見九公主大鬧宴席,哭哭啼啼的場面呢,沒想到她竟如此體面?
想來也不奇怪,如今沒有武帝庇護,她一個失勢的小公主還能掀起什麼風浪來?
衆人暗中咋舌,面上卻是一派和氣。
易知舟垂眸,目光落在她持杯的手指上,這雙手的溫度,他仍記在心裡,隻可惜····
''多謝九公主。''他強迫自己收回目光,平靜地接過她手中的酒杯。
楚心汐也淺淺一笑接過酒杯:“多謝九公主,待大婚那日,還請殿下莅臨觀禮。”
語落,她仰頭飲盡杯中酒。
皇後娘娘看着眼前三個人的互動,本就舒展的眉宇間平添了幾分愉悅之色。
元季瑤生平頭一次虛與委蛇,原來,那些谄媚的人,面上言笑晏晏心裡竟是這般苦澀。
人在屋檐下,她也終于學會了僞裝。
''那是自然,屆時九兒一定備好賀禮,親自奉上。''
她努力忽略那個人的存在,他似乎也一樣。
短暫的客套,二人的目光都不曾在對方身上多留片刻。
楚皇後:“難得九兒如此有心,想必近日禮佛誦經,你也有所增益。”
終于等到了這句話,元季瑤順勢跪地行禮,姿态謙卑:“母後所言極是,兒臣日日與母妃在佛前誦經,祈求國泰民安,父母康健···”
太子元崇廣渾不在意地掃了一眼元季瑤,心道:從前仗着父皇的寵愛,這丫頭眼裡哪有旁人?如今磋磨了幾日,倒是越發恭順了,果然啊······
他冷笑一聲,又饒有興趣地打量起了武安侯。
“父皇如今纏綿病榻,九兒心中既牽挂又愧疚,昨日夜間,得花神娘娘托夢,直言需要将近日所抄佛經親手供奉至父皇床前,方能保我元氏一族龍脈綿延,國泰民安。”
上首的太子殿下與楚皇後對視一眼,心中一片明了。
這些話雖然聽起來冠冕堂皇,但到底是女兒的一片赤誠之心,挑不出什麼錯處來。
尤其眼下,各路王公貴族都在場,若是楚皇後不應允她反倒招人非議了······
須臾,隻聽太子殿下開口:“既是九妹妹一片心意,又有花神娘娘提點,那便允你今日去承明殿奉經吧。”
皇後娘娘忽而看向太子,眸中露出不滿之色。
可太子殿下并不在意,一連多日,承明殿内的一切早已準備妥善。
她一個小丫頭,又能瞧出什麼破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