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是一句無心之言,可偏偏叫剛進門來的九公主聽了個正着。
隻見她腳步微微一頓,連帶和一雙精緻小巧的耳朵都紅透了。
洛貴妃難得闆起臉來沖着女兒道:“不像話,反倒叫長輩等你?”
元季瑤穿了一身雲霭紫的對襟襦裙,裙角綴滿了細小的珍珠,走起路來步步生輝。
她與慈眉善目的易夫人一眼,易家母子二人眉眼極為相似,令她越發羞怯得不敢對視:“還請母後與易夫人見諒,九兒失禮了。”
嘴上雖這麼說,可心裡已經将那個混蛋咒罵了一百次。昨夜說好了就一次,她允了;可他偏偏言而無信,一次之後又一次,纏得她精疲力竭,好不容易挨到結束,她不敢喚人擡水伺候,某人隻好又翻出去偷偷摸摸取水進來替二人洗漱。
一通折騰之後,天都亮了。
她才睡了半個時辰,就被青柑、松蘿叫起來梳洗打扮。
實在是太困了。
易夫人慈眉善目地望着九公主,她與柔嘉一樣,都是甜美可人的長相,偏九公主比柔嘉更多了幾分矜貴之氣,尤其一雙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格外引人矚目;她順着九公主白裡透紅的臉頰一路看下去,無意中瞥見她手腕上一抹熟悉的綠色。如此,易夫人心下越發歡喜了:“柔嘉不便入宮請安,得知臣婦今日前來,特意托我帶了禮物給殿下。”
她遞上易柔嘉為好友精心準備的禮物,待九公主歡歡喜喜地接過去一看。
匣子裡是一些宮外時興珠花發簪,還有一疊包裹起來的硬物,元季瑤摸了摸,猜測應該是話本子,那可是她與柔嘉的最愛。
“有勞夫人了。”她乖乖巧巧的行禮道謝。
一旁的青柑與松蘿對視一眼,紛紛掩嘴偷笑。
此時恰逢宮人來通報,陛下前來問安。
年輕的帝王一身玄色繡金龍袍,頭戴玉冠,身姿颀長,近看已頗有帝王的龍威。
元崇烨請衆人免禮,而後恭順地在太後娘娘左下首落座:“今日一早嶺南府送來了新鮮的荔枝,朕命禦膳房以荔枝入菜,設宴瓊花台,還請易夫人務必賞光。”
年輕帝王眉眼和順,帶着幾分晚輩的謙恭之态,易夫人着實有些受寵若驚,生怕自己打擾了他們一家人小聚。
洛太後似是看出了易夫人心思,忙開口挽留道:“婷铮,一頓午膳而已,你若是推辭可就見外了,再說,哀家還等着與你論道聽經呢。”
易夫人聞言,這才笑着點頭應下。
洛貴妃相視一笑,轉而略有深意地看了一眼兒子,元崇烨收到母親的眼神後緩緩垂眸,随即看向身旁的太監:“曹宇,傳朕的口語,邀大将軍共赴午宴。”
語落,某人正端着茶盞的手忽而一頓。
瓊花台。
紅白相間的圓果兒,顆顆分明,粒粒飽滿,盛放在青玉果盤中璀璨琳琅似雪如珠。
易知舟趕到瓊花台的入口處,隻聽耳邊傳來一陣歡聲笑語。
擡眸看去,隻見某人舉着團扇,淡紫色的袖口露出一節纖細的手腕,腕上是他贈的那支傳家手镯,易大人心頭一暖,連帶着目光都柔了幾分。
洛太後先一步免了他的禮。
“今日并非宮宴,諸位都不必拘禮。”
易大人随着母親落座,恰好與元季瑤面對面。
四目相對的瞬間,九公主卻倏爾轉眸,佯裝與他不熟。
對面的易将軍見狀忍不住勾了勾唇角,毫不避諱地看向九公主的方向。
二人之間細微的動作,卻沒有逃過陛下的火眼金睛。
元崇烨無奈的歎了口氣,口中的荔枝瞬間也不覺得甜了。
洛貴妃:“臨淵,你來得晚,快嘗嘗這一道荔枝冰酪。”太後娘娘吩咐過,宮人便小心翼翼将白瓷碗送到大将軍案前。
洛貴妃笑言道:“婷筝啊,你當真是生了個好兒子,文武雙全,郎豔獨絕。”
易夫人怎敢在陛下面前替兒子撐頭?忙謙讓起來:“娘娘您過譽了,臨淵這孩子内斂,看着性情孤冷,實則是心熱口拙,”語落,易夫人略有些含蓄地看向九公主:“在軍營裡混大的,實在是不會讨女孩子歡心···”
元季瑤對上易夫人的目光,兩頰瞬間火燒火燎起來,方才佯裝的陌生都破了功。
目光閃爍不知該如何反應。
倒是洛貴妃先看出了女兒的窘迫,笑盈盈開口:“性情内斂也是好事,總好過那些花名在外的纨绔公子啊,陛下您覺得呢?”
收到母後暗示的元崇烨不好繼續保持沉默。
他轉眸盯着宴席中的易大将軍,罷了,母後說的沒錯,此番文武雙全且忠勇可靠的男人實在難得,況且,九妹妹與他情投意合,自己若是繼續作梗,隻怕······
唉,年輕的帝王吞下最後一絲不甘。
“是啊,大将軍為人寬宏,戰功彪炳,朕早就想晉一晉他的官職了,隻是不知,易将軍意下如何?”
易知舟耐心等了一圈,終于論到他發言了。
隻見他起身,鄭重其事地跪在殿中:“微臣盡忠職守乃份内之責不敢邀功自請,但有一事,臣鬥膽,懇請娘娘與陛下恩準。”
語落,他看了一眼太後身邊坐立不安的九公主。俊朗的眉宇間,露出一抹溫情:“臣心悅九殿下,盼請陛下賜婚。”
果然。
元崇烨看了一眼妹妹,少女含羞垂眸的姿态已無需他再細問。
元崇烨心底忽而用上一絲不甘:“噢?大将軍帶兵有方,往後朕還要委以重任呢,若是做了九公主的驸馬,隻怕再無榮升之機了。”
語落,殿内衆人皆是一愣。
自古驸馬爺都是閑散官職,不能入内閣掌權。
可偏偏易大将軍文武全才,分明是朝堂肱骨。若當真娶了公主,隻怕前途再無可為了,還真是左右為難呢。
元季瑤深吸一口氣,蹙眉看向皇兄,心道,這種話為何不能私下裡問?當着衆人的面,豈非有為難之嫌?
洛貴妃也不大高興,正要開口替大将軍解圍時,易知舟冷肅的聲音緩緩響起:
“娘娘明鑒,陛下明鑒,臣自知并非聖人賢達,常言道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臣雖有幾分忠勇,可若無陛下賞識,亦難成大器。陛下年輕有位,滿腔抱負,臣不在意官銜門第,隻求常伴公主左右。”
少頃,年輕的帝王臉上露出笑容,目光中最後那幾分審視的意味淡去:“易将軍既有此言,朕便也再無顧忌,罷了,自古英雄配美人,我們元家這朵嬌花,還望易将軍珍之愛之。”
語落,殿内響起一陣短暫的驚喜聲。
元崇烨讓曹宇拿出一早就準備好的賜婚聖旨,在衆人期待的目光中宣讀出來。
朗朗夏日,瓊花台香氣怡人。
易知舟終于盼到了這份聖旨,他不顧衆人在場,徑直走向了自己的新娘。
一如初見那一日,缤紛落櫻在他身後勾勒出淡淡的光影,他踏着芬芳向她走來。
清淺俊朗的眉宇間盡是自信與從容,隻是再細看一眼,便不難發現,此時此刻的他,更多了一分眷戀,一分對她,對愛,對彼此的深深地依戀。
元康年,臘月二十二,雪照晴空,滿城銀裝素裹。
坐落于都城中雀大街的公主府紅綢彩帶,一派喜氣。
大将軍易知舟與當朝九公主喜結連理,文武百官,忠勇将士齊齊來賀,大婚筵席持續了三天三夜。
二人婚後舉案齊眉,琴瑟和鳴,成為北朝曆史上一段動人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