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聽陳大家的自豪的講過她們鋪子的背後之人,但從來沒見過,今日一見,果然和她們有着雲泥之别,王芳把沾着面粉的手背到後面。
陳大家的把方蘭領過來:“這也是咱們的點心師傅,你們認識一下。”
方蘭淺笑着對她點了點頭。
董玉婷走進廚房,大緻看了一眼,環境不錯,瓶瓶罐罐擺放的整整齊齊,可見王芳是個愛幹淨的人。
王芳在外面低聲問陳大家的:“陳嬸子,夫人要收回這間院子嗎?”
她和兒子相依為命,攢下來的錢倒是足夠買一間小院了,就是有些舍不得。
陳大家的搖搖頭:“不知道,夫人沒說,應該不會收回院子。”
董玉婷看過後,就離開了這裡。回到鋪子中,和方蘭簽訂雇工契。
契上要寫工錢與食宿、身份信息、工作内容、期限,最後由雇主、雇工、保人簽字,還要拿到市署登記。
立契人方蘭,年二十七歲,系幽州平南郡清原縣人。京城安甯坊西市酥香閣陳淑名下做夥,每日卯時上工,戌時歇息,專司揉面、制作糕點。月錢一兩,食宿于石頭街第三家。傭工三年為期,未滿不得辭工。
陳大家的指導着方蘭寫下來,拿給董玉婷看。
方蘭以前在清原縣的時候也寫過雇工契,隻不過那時候她是雇主,開給點心師傅的月錢也不過半吊子錢。
月錢一兩,也就相當于府裡的一等丫鬟的月例。
“在月錢後面再寫上,每月給糕餅兩斤,米一鬥,逢年過節再給其他東西。”
陳大家的“哦”了一聲,不情不願的轉過身拿筆去添上。
董玉婷道:“放心吧,這些福利鋪子的人都有。”
陳大家的又眉開眼笑起來:“謝謝夫人。”
王芳拉着兒子趕緊道謝,方蘭也緊随其後,拉着王明月給董玉婷道謝。
寫好雇工契,衆人去往市署。
寫好的雇工契一份要留在市署,一份自留。市丞懶洋洋的靠在圓椅上,這會兒剛過了午後,市署裡人不多,他也愈發懶散,接過陳大家的遞來的雇工契,他正準備扔給底下的市佐去抄寫,忽然瞥見雇工契上的保人,是工部治河總督的夫人,他精神一震,嘴角高高揚起,親自抄寫雇工契。
“這就是鋪子裡的點心師傅?”市丞笑着問道。
陳大家的道:“正是,她做的南邊的糕點可好吃,市丞大人到時候一定要來我們鋪子嘗嘗。”
“當不起大人。”市丞道,“隻是這糕點會不會很貴?”
“怎麼會?我們鋪子裡的點心價格一向實惠。”
“那我一定要去嘗嘗,南邊的糕點我還沒嘗過呢。東市有賣南邊的糕點,就是那價格,實在是吃不起啊。”市丞苦笑道。
“大人盡管去嘗,貴了我自個兒掏腰包送你。”陳大家的也笑,“就是期望大人能幫我們宣傳一下,我們鋪子裡不僅能吃到美味的糕點,還有免費的花茶可以喝。等天再熱一些,還有涼茶能喝。”
市丞有心讨好陳大家的背後的董玉婷,滿口答應:“行!這事兒交給我。”
方蘭走出市署的時候還暈暈乎乎,沒想到這事兒竟這麼容易的辦成了,她去市署的時候那些官員總是趾高氣昂,不給她找點麻煩都不行,哪裡像這個市丞态度這麼好。
方蘭知道,這一切都是那位夫人的緣故。
她看向市署外停着的馬車,暗自發誓定要做好糕點,不辜負夫人的好意。
董玉婷接過雇工契,在馬車裡對她們說:“你們坐那輛馬車回去吧,有什麼事我會讓秋荷通知你們,我交代你們的事情也要記得去做。”
董玉婷又去了東市逛了一圈兒,果然要比西市更加繁華。在這條街上,像酥香閣這樣的小鋪子根本就找不到。道路也更寬闊平整,六輛馬車可以并駕齊驅,而西市那條街,卻隻能同時行駛兩輛馬車。
滿街彌漫着誘人的食物香氣,各色的食物根本不重樣,除了酒樓、賣吃食的,還有聽曲說書、茶肆、布莊、藥館賭坊......看得人眼花缭亂。
回了李府,已經過了吃午飯的時候,冬枝得知董玉婷還沒吃飯,馬上遣人讓廚房熱菜。
“把這些糕點,拿給瑤姐兒、翰哥兒、睿哥兒他們。”這是她在東市的如意齋買的,自己也嘗了嘗,味道确實不錯,方蘭的廚藝不如他們。
幸好她沒大膽到帶着方蘭去東市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