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談閑意又看了一眼那個女孩子。
在上一個時空中才剛見過蘇映溪那尚在月科的父親,轉眼到現在就又見到了已經長大了的母親。這也太趕巧了吧?
饒是談閑意這種普通人,也能察覺到在一系列事情中離奇之處。
一件事情發生興許是巧合,接連不斷發生的巧合就有些詭異了。
但他沒這麼和蘇映溪說,因為對方這會兒看上去挺高興的。
在母親與她擦肩而過後,蘇映溪止住腳步,回頭望向那兩個挨着的小小背影。
“走。”她直接轉身換了一個方向,“去看看我媽和小姐妹要去做什麼。”
來了……談閑意無奈一笑,他早就發現了,蘇映溪的好奇心,有時候會體現在突然變成跟蹤狂這種事上。
蘇映溪的媽媽名叫吳拂雪,是家中老二,她上頭還有個大三歲的哥哥,叫作吳扶風。
吳拂雪是七五後,現下七歲左右的年紀,那就是說今年大約是一九八五年。
蘇映溪聽家裡人說過,進入八十年代,無論是爺爺家還是姥姥家,家裡條件都好了許多,雖然不見得過得多麼富裕,但不至于月月節衣縮食還吃不飽飯了。
尤其是姥姥家,姥姥和姥爺都是大方的人,不會仔仔細細地算着每一筆錢花,并不是那種會從牙縫裡省錢的性格。
他們更看重及時行樂,錢攢得多時,就多買點好吃的喂飽一家,錢剩得少時,就隻顧日常三餐的基本開銷,再分發一點零花錢給兩個孩子,讓他們喜歡吃什麼零食就自己買,不買的話攢下來留着也好。
所以蘇映溪的媽媽後來總說,自己小的時候日子過得還挺好的,時不常能吃到午餐肉罐頭、紅腸、金絲卷之類的熟食,還有用柿子罐頭炒的雞蛋,湯汁酸酸甜甜的特别好吃。
蘇映溪很欣賞姥姥家這種消費觀念,該省省,該花花,人活着不能隻為了攢錢買心安,也得适時享受生活的美好。
所以,這會兒蘇映溪看見媽媽的第一反應就是,她和小夥伴一起,應該是要去小賣鋪買好吃的去了。
她決定跟上,看看這個年紀的媽媽都喜歡吃些什麼,但願不全是後世被稱為垃圾食品的那種零食。
兩個小女孩走在前面沒有回頭,也不會留意身後跟着兩個陌生的大人。她們腦袋湊在一起說着什麼,叽裡咕噜的,但更多是媽媽在說,那模樣看起來像是在安慰另一個小姑娘。
蘇映溪環顧四周,在雪地裡玩鬧跑跳的孩子到處都是,他們扭在一起,互相把對方扔進雪坑裡,團雪球、揚雪花,一起打雪仗,揚得漫天都是紛紛揚揚的白色粒子。
她不由感慨,這個年代還是挺安全的,孩子們也都身體健康皮實,不然還真玩不明白這些花樣複雜的遊戲,家裡也不會放心他們在外邊亂跑。
跟在吳拂雪身後,蘇映溪和談閑意找到了小賣鋪。
小店不大,在一間平房裡,屋外頭挂了“小賣鋪”字樣的招牌,牌子是用一塊長條形狀的木闆自制的,字迹是拿毛筆沾墨寫上去的,不太好看,寫得有點歪歪扭扭。
白天屋裡沒有點燈,今兒又是霧蒙蒙的天,所以店裡一眼瞧上去黑乎乎的,裝貨的木頭架子一隻挨着一隻,不熟悉的人進去都未必能找到需要購買的東西。
蘇映溪徘徊在店外沒有進去,隻默默觀察情況。顯然,她媽媽對小賣鋪是非常熟悉的,哪個貨架上賣糖果,哪個貨架上賣小面包哪個櫃子裡放汽水,媽媽輕車熟路地就能找到。
小賣鋪的老闆對兩位小客人都很熟悉,一見她們進來就樂呵呵地打招呼,“小雪,小昭,來買零食了?”
吳拂雪低頭在貨架底層選小零食包,聞言便應了一聲,接着抱着好多小不點包裝的零食到櫃台上,老闆一件一件地計算價錢。
算完賬,老闆站在櫃台後,看了一眼兩手空空什麼也沒有挑的另一個孩子。小姑娘眼中透出對零食的渴望,但垂在身側的手指用力撚着衣角,抿着嘴唇什麼也沒說。
對鄰裡鄰居各家的事都比較了解的老闆,已經意識到這是怎麼回事了。
這個叫作小昭的女孩子,家和吳拂雪家并排相挨着,兩家孩子年歲相當,又是同班的同學,關系一向很好。
可惜,小昭的命沒有小雪好,這孩子攤上了一對極其重男輕女的父母,家裡所有富裕的閑錢都拿去給小兒子買零食、買小彈珠、買小兒書了,但卻一點零花錢都不舍得分給大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