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咯——西湖醋魚、金陵鳝絲、西芹蝦仁、燒素鵝、臘味茼蒿各一份~菜上齊了,米飯可添,客官慢用。”
郭越一邊幫衆人取碗筷盛飯,一邊接着說:“再說那無名墳堆,莫非是與姑娘不相識之人所立?”
一個個問題抛出,久久未有人作答。郭越擡頭一看,姜慈哪還顧得上他,眼裡隻有滿桌飯菜,看來是一句也沒聽進去。
郭越看了趙洵一眼,趙洵擺手示意,“先吃飯。”
郭越:“是,大人。”
趙洵點了一桌菜卻幾乎沒怎麼動筷,隻是坐在一旁喝茶。
以姜慈經驗來談,人不想吃飯的情況大緻分為兩種,一種是心裡有事,另一種是身體抱恙。她覺得趙洵不是遇事茶飯不思的人,那就隻能是他的傷勢并沒有看上去那麼簡單。依姜慈性格,若是平常,她一定出言關懷兩句,但此時此刻,一想到自己還有牢獄之災掌握在對方手中,她隻得少說為妙,先把肚子填飽,小命保住。
這麼過了一會,樓下一個人影閃過,是半路單獨出去辦事的常超回來了。
常超先行一禮,附在趙洵耳邊說了兩句話,然後畢恭畢敬地站在旁邊,趙洵示意桌上空位,“一起吃吧。”
“這……”常超将退不退,略帶遲疑。畢竟他在大理寺當差這麼多年,從未經曆過此種待遇。
他飛速掃了一眼郭越,眼神詢問“這飯吃得嗎”?
郭越心比天大,在旁一拍凳子,“吃!大人讓坐就坐,喝茶嗎,我讓小二再……”
常超隻得連忙将他攔住,“不、不勞大人費心,我……吃飯就行。”
茶足飯飽,衆人稍歇時,又有屬下送來傳信,趙洵展信掃了一眼。
郭越:“哪裡消息?”
“書院。”趙洵回道,順手把信遞給郭越,“你代我去一趟,不必多提鴻胪寺的消息。”
“大人放心。”
郭越也不耽誤,将信收進懷裡,即刻出發。
桌上剩下三人面面相觑,姜慈忽然開口問:“大人常來江南嗎?”
“不常。”
“那大人坐過畫舫嗎?”
“未曾。”趙洵看她一眼,“怎麼?”
姜慈道:“不知江南鎮何處能坐畫舫?”
“你想坐畫舫?”
姜慈一時語塞,心想要是告訴他們自己是從畫舫落水淹死的,以眼下情況,不是一兩句話能解釋得清楚。于是她決定一切對話從簡,回道:“想。”
她如此盤算,趙洵肯定另有要事,說不定也懶得管她,到時候她便可以自己去湖邊轉轉。江南鎮以畫舫聞名,要想找到地方,并非是一件難事。
誰知趙洵那邊略一思索,當即起身,“那便走吧。”
姜慈傻眼,“啊?走?”
等等,這和想象中的流程是否有些不太一樣。
趙洵看她一眼,“找畫舫去。”
有趙洵在……準确來說是有常超在,找畫舫的任務變得順利且高效。常超方才離開了一小會,再回來時已然清楚路線,引兩人往湖邊去了。
偌大湖泊一望無際,映着秋日朗朗晴空,微風輕拂,水波粼粼,遠處連綿小山,在水天相接處起伏,墨寶佳作渾然天成。
姜慈想起在夢中匆匆一瞥,那時已經覺得景色不俗,現在真正領略此地風光,不由心生感慨。
“大人,畫舫已備好。”不一會兒,常超回來了。
“好。”趙洵颔首,轉而看向正出神的姜慈,“姜姑娘,請吧。”
姜慈以前在旅遊景點看過不少畫舫,不過稍有不同的是,那時看到的畫舫很大,容納的人也很多,喧嘩居多,景色為次;而這江南鎮的畫舫雖是小巧些,但雕欄樓閣一樣不少,精緻非常,也格外優雅。
三人上船,船中有歌女一位,四人在船上綽綽有餘。
琵琶聲漸漸響起,熟悉的江南小曲在耳邊,姜慈在船頭一時恍惚,眼前景和夢中回憶重疊合一。
她好像又聽見女子間的竊竊私語,接着又看到水中遊魚翻騰,這讓她聯想到了船上沉默寡言的漁夫。接着是一陣水波翻湧,畫舫不穩,船上的人吓得尖叫……
“此情此景,可讓姑娘想起了什麼?”
直到趙洵的聲音從耳邊響起,姜慈猛然深吸了一口氣,從意識深淵中抽離出來。
趙洵話裡有話,她意識到這一點時,琵琶琴聲不知什麼時候也斷了。姜慈轉身,看見歌女站在常超身邊,望向她的目光有些許茫然。
姜慈與歌女四目相對,她顧不上回答趙洵,隻盯着歌女,問:“你……見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