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唐朝滅亡的消息就給了李世民一記重擊,現在知道導緻唐朝滅亡的導火線安史之亂,更是氣的不行。
不由破口大罵“怎麼當的皇帝,大唐就這麼被他給禍禍了”罵完又不由得心疼安史之亂下的百姓“可憐呐,百姓又得受苦”。
即使天幕沒有細說,李世民想也能知道,安史之亂的殘酷,百姓所需受的苦難何其重,想到此李世民不僅潸然淚下,為以後大唐的子民難過。
杜如晦,李孝恭等一衆大臣見狀歎了口氣忙出聲安慰,他們陛下什麼都好,知人善任,從谏如流,妥妥的一代明君,就是有一點不好過于感性。
唐後的朝代,想起那場安史之亂,不由得發出一聲歎息,突然他們就理解了為何之前天幕希望他早死,大唐啊!盛世大唐還真是可惜了。
【在永王多次邀請下,李白決定出山,李白本以為能在永王領導下擊退叛軍,恢複大唐領土,可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永王根本不是平定叛亂的忠臣義士,而是重定叛亂的逆臣賊子】
自安史發生已來,人們不僅為李白捏一把汗,要知道戰亂可不是說的玩的,那可是要死人。
見李白躲進廬山避免戰亂,安然無恙便松了一口氣,可李白剛脫險,轉眼又上了永王的賊船,剛松了的氣立馬又提了起來。
完了完了這下全完了,謀義之罪是免不了了,這下除非是神仙下凡否則誰也救不了他。
見狀衆人對詩仙多了絲憐憫,這也太倒黴了吧,當真是剛出虎穴(戰亂)又進狼窩,即便是已經知道李白遭遇的粉絲,此刻依舊會為他擔心。
永王一出,不等大臣上奏,李隆基立馬下令捉拿永王,自從天幕指明不久後會發生安史之亂,整個大唐就陷入恐慌之中 。
老百姓整日人心慌慌,畢竟能活着誰又想死了,有的甚至已經想好到時候戰争要是來了因該怎麼避難,弄的李隆基不得不下旨命令百官安撫百姓。
“太白兄啊!太白兄,當真是時運不濟”高适看着李白遭遇感慨道。
【不久永王兵敗被殺,李白也锒铛入獄,當真是造化弄人,關押他的恰恰是他的好友,邊塞詩人高适,本以為危難時刻朋友會伸出援手,但是高适卻對李夫人的拜訪避而不見,最後還是在禦史中丞宋若思協助下 ,李白才逃過一死】
人們見李白又逃過一劫,紛紛為他歡呼喝彩,笑容在每個人的臉上綻放開來 ,而高适的做法人們極為不喜,甚至感到心寒,雖理解他是為了明哲保身,可還是忍不住為李白難過。
“太白兄,我……”上一秒還在為李白上永王的賊船擔心不已,這一秒就被天幕告知自己未來對李白見死不救。
一時之間,高适對李白的情感複雜極了,結合天幕所講的背景,高适很快便理解未來自己的做法,無非是怕波及自身,選擇了明哲保身。
理解歸理解,可現下他是真的為李白擔心,他和李白的感情不說有多麼深厚,至少還是有的吧。
“我……”高适張了張嘴不知道說些什麼,無論他為了什麼,見死不救就是見死不救,說什麼也免不了這個事實。
雖理解高适但還是免不了心寒,李白不知道該說什麼也不知道該怎麼面對自己的這位好友,索性也不說話 。
杜甫見他們兩人都不說話,便也跟着沉默,一時間歡樂的氣氛立馬變得死氣沉沉,後聽見李白獲救,高适從心裡松了一口氣,無論未來他們的關系如何 ,起碼此刻他是真的為李白獲救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