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天幕上劃過的彈幕,滿屏都是過河,過河,過河,可以看出後代子孫對于嶽飛過河這事的渴望與執念。
雖說他們的渴望并不比他們少就是了,突然遠去傳來聲音,就兩字過河,原來是有人跟随彈幕喊了起來。
其他人見狀紛紛跟随了起來,一時間過河的喊聲響遍了整個大江南北。
牢裡的嶽飛看着天幕飄過的彈幕,不僅熱流滿面,他沒想到過了成百上千年,人們依舊記得這件事,可過河又何嘗不是他的執念呢。
他不在意名利也不怕死,他隻恨自己不能宰了金人,收複失地,一洗宋朝的恥辱,恢複漢人的榮光。
【江以南讓人踏了
結果那皇帝怕了
剩一半的天下了
索性便逃了罷了】
反擊啊,你倒是給老子反擊啊,跑什麼跑不就是丢了一半江山,又不是快亡國了,給老子搶回來不就行了。
就算亡國也可以複國,春秋戰國時期的人們(尤其是君主)恨鐵不成鋼的看着天幕。
對于春秋戰國時期的人來說丢城之事是常有的,他們之間本來就是今天我搶你的明天你搶我的,對于此事(丢失領地/奪取城鎮)習以為常。
而這些被奪城的百姓也習以為常,他們非常熟練的便接受自己的新身份,反正也沒有哪國的君主對他們痛下殺手(畢竟百姓對于君主來說也是一筆不可或缺的資源),。
趙匡胤不明白為何自己的後代子孫會如此懦落,都打到家門口,不,應該說是已經打到家裡面還不反抗,就知道跑。
還有兩個當皇帝被俘虜的,他實在想不到還沒亡國呢,他們兩個皇帝怎麼就被蠻夷(金人)給虜人。
難道是因為我搶了寡兒寡母的皇位,事情坐的太絕,所以報應在了我後代子孫上面,趙匡胤有些後悔早知道他就留那小皇帝一命了。
看着大哥如此苦惱,對此趙光義非常得意,他就說大哥應該傳位于他,至少他的後代不會如此。(信誓旦旦)
而遠在另一個時空的趙光義則和他(趙匡胤)有了同樣的想法。
大多數皇帝:真他媽的窩囊,朕不屑與爾為伍
臣子/将軍:還好自家陛下不是如此,不然就夠受氣了
【搜山檢海殺心起
可惜沒搜個徹底
皇帝被追了三百裡
都沒忘那座龍椅】
還真是應了那句詩"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我想那皇帝沉迷享樂,可能早就忘記了受過的恥辱吧。
嶽飛迷:咋沒把那個皇帝給殺死,不然将軍就不會以(莫須有)罪名而死,最好也把那個秦桧給一起帶走。
【自牛頭山上夜觀星
建康城外馬蹄輕
一萬退了十萬兵
自有那萬家燈火聽】
嶽飛沒出之前,金兵:就宋國那個慫國怎麼可能有這麼厲害的人物
嶽飛出以後,金軍:還好他死了,不然在讓他打下去,可能整個金國說不定都是他的囊中之物,這還真是多虧宋國那個軟蛋皇帝殺了他。
趙匡胤:有這麼厲害的将軍逃個屁,倒是給老子上啊……(憤怒,指指點點)
崇祯:要是老子有嶽飛将軍這麼厲害的将領,哪會輪到清軍入關。
【他跪到聖上面前
道盡了那些忠言
而這一次的身前
有數萬兵馬為援】
嶽家軍:真懷戀啊!那是他們打過最爽的一戰(有糧有武器還有後勤)
【靖康恥,
猶未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