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先前那次不同,這次天幕不僅有聲音,竟然還有畫面。
比之畫布上的顔料還要鮮豔真實,不不,那仿佛就是真實存在的事物一樣,隻是他們從未見過這樣的畫面。
還有聲音。
那天幕之上發出的聲音,其上說出的話,雖同他們的語言有所出入,可聽入耳中,卻又完全能懂其言語中的意思。
這豈不是神鬼莫測的手段?!
但......史記?
知道這本書的曆朝衆人不由得想,天幕口中的“《史記》這本書”,是他們所知道的那本書嗎?
“史記?哪本書?”
劉徹問周遭大臣,大臣們均搖了搖頭。
“從未聽說過此書。”
“史記,史書?”
“約莫是記載曆史的書冊罷。”
曆朝衆人或驚或疑,天幕聲音卻仍在繼續——
【人生百年,細數之下,不過是十個十年,而一個人的十三年,這就占去了十分之一多。】
【十三年,多少個日日夜夜,多少次時間輪轉,人要做到什麼程度,才能将一件事一直堅持下去?】
說到這裡,天幕話音一轉:
【最近看到一個話題突然火爆全網,這個話題一開始隻是起源于某平台的一次投票結果——】
【#最靠譜帶貨主播#】
【估計誰都沒想到,最後票選出來的第一名,竟然是一位曆史人物。】
【這也由此開啟了“張骞嚴選”這個話題的熱烈讨論模式。】
誰?
張骞嚴選?張骞?
這個名字為什麼如此耳熟?
劉徹驟然聽到這四個字的時候,就蓦地一怔。
主要是其中兩個字一過耳,就倏然掠過一種熟悉感。
再看其他大臣,有些也是一臉的猶疑不定。
“陛下,這張骞......”
“張......張骞?!”
堂邑父吃了一驚,轉頭看向身側手持符節的中年男人,語氣又驚又結巴:“大......大人,這天幕可是說的您?!”
“這莫不是大人您的名諱?!”
不怪堂邑父一連發出這麼多疑問,就連張骞霎時從天幕之上聽到那四個字之時,也被其中兩個字驚了一跳。
一行三人,連趕路的腳步都不由得停了。
但下一瞬,張骞又不由得招呼人繼續趕路。
“先走,不要停。”
張骞張了張嘴,擡眸眺望遠方。
口中兩個字萦繞許久,每每想起,依舊是抑制不住胸中激蕩。
萬千思緒彙作一團,萬般情思纏繞湧動,不過是化成同樣的兩個字——
“長安......”
“近在眼前了。”
【我們現在能吃到的食物,比如葡萄,石榴,核桃,芝麻,香菜,黃瓜,大蒜,胡蘿蔔等等,可都是出自“張骞嚴選”,這些美食成了我們現代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水果到蔬菜,從蔬菜到調味品等,極大的豐富了我國的飲食文化。】
【而張骞嚴選,除了在我國飲食領域上有所影響外,還涉及到了樂器和音樂,以及技術和文化等領域。】
【比如胡琴,琵琶,龜茲樂曲,坎兒井技術,以及我們所熟知的汗血寶馬等,這些同樣都是通過張骞引進來的。】
葡萄,石榴,芝麻......胡琴,琵琶......汗血寶馬。
天幕每說一件事物,其畫面之中便出現了相應的圖示。
“快!召畫師來!快給朕記下來!”
“還有天幕說的這些話,也要統統記下來!”
雖暫時不知這天幕究竟意欲何為,但這些東西,尤其是那什麼汗血寶馬,如此神駿非常,着實是叫人看着眼熱。
嬴政的心鼓蕩着。
這天幕來得莫名,說的話也莫名,但顯而易見,眼下這天幕之上的内容決計不能忽視過去。
當然,也不可能忽視過去。
畢竟這天幕引起的動蕩,嬴政可頗有微詞。
即便他已派人去管理鎮壓,可在他完成統一六國的大業,又着手頒布一系列政策法規之際,天幕驟然出現,嬴政這心裡,還是不由得産生了些許波瀾,除了多多少少有些驚疑之外,也同樣難免會覺得,這其中是否真的有什麼關聯。
也因此這些時日,他比任何人都要關注天幕的動靜。
現下天幕終于開口說話,其上畫面更是前所未見,這簡直......簡直讓人心驚心悸。
【都說張骞嚴選好,沒有一樣東西是差的,是最靠譜的帶貨達人,然而這些東西的引入,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就像開頭博主提到的,十三年,第一次西行,張骞就整整耗時了十三年。】
【十三年,在我們口中隻是一個數字,一個符号,可在張骞身上,卻是真真切切存在的十三年,是史書一筆帶不過的曲折經曆,是時間流轉下的滄桑日月,是每一次日升月下,遙望東方時的深切思念。】
【一個男人的十三年,他究竟是怎麼堅持下來的?】
【這個故事的開頭,要從甘泉宮講起。】
“是了!張骞!”
禦使大夫公孫弘驟然開口:“回陛下!十幾年前那位西行的使臣,就叫張骞啊!”
“甘泉宮,天幕提到了甘泉宮!”
“這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情了嗎?”
“奉命出使西域的使團确實是從甘泉宮出發的......”
對,張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