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怎麼可能忘記。
甘泉宮内,他親自将象征着授權的符節交給了張骞。
那時候張骞還是個侍從官。
隻是十幾年過去,當初的使團西行之後了無音訊,蹤迹全無,劉徹想當然的以為,這些人,怕是不會再回來了。
不止是他,恐怕朝内的諸多大臣都是如此想法。
更有甚者,都不知道“張骞”是誰。
劉徹來回走了兩三步,突然頓住:“算算,現在是張骞西行的第十幾年!”
太史令司馬談很快算出來——
“回陛下,現在正好是張骞西行的第十三年!”
【公元前138年,侍從官張骞從漢武帝劉徹手中接過了象征授權的符節。】
“漢武帝?”
劉徹呼吸一滞,眸光閃動。
“陛下,這是......這天幕可是在說我朝?”
“這明顯就是在說我朝之事了!”
“這《史記》,難道記載的是我漢朝之事?”
漢朝衆大臣面面相觑。
還有這天幕,可是明晃晃提到了他們陛下的名諱。
就連這谥号......咳,這是谥号吧。
“武帝”。
這可真是......
“漢武帝?”
嬴政倏然皺起眉,這“漢”之一字何來?
還有這“劉”姓......
啧。
【那時候的張骞27歲,還很年輕。】
【而我們的漢武帝劉徹,也才19歲,同樣很年輕。】
【在甘泉宮内,他們有着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出使西域,去探索那一片未知的領域。】
【為什麼要派使團出使西域?為什麼偏偏要向西而行?】
【提起西邊,提起漢朝,那就不得不提起匈奴人了。】
【在當時的漢帝國,向西向北,可都是強大的匈奴勢力。】
提起“匈奴”,劉徹的臉色就沉了下去。
哼。
匈奴人。
不過......
劉徹轉而摸了摸下巴,心想,他現在也很年輕。
【漢朝從建國開始,和匈奴之間就問題不斷,即便到了劉徹這裡,漢帝國經過幾十年的休養生息,無論是經濟還是民生上,都充滿了活力,但對外的軍事和外交上,卻仍舊被匈奴不斷的侵襲和壓制。】
【這一糾葛,就糾葛了六十幾年的時光。】
【曆史真的很有意思,在秦末漢初之際,當中原地區忙着建立新的政權和統治時,西北地的遊牧部落,也逐漸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權統治,尤其在公元前205年到公元前202年的這幾年間,匈奴人取得了對西面大月氏的第一輪勝利,由此徹底完成了對北方草原的統一,是一股絕對不能再忽視的可怕力量,其對漢帝國的侵擾,從建國之初,便是漢統治的一大心疾。】
【關于這一部分相關的内容,如果有機會的話,我們找一期視頻可以詳細聊聊。】
【不過現在,還是讓我們先着眼于張骞西行的前因後果——】
“秦、末、漢、初。”
嬴政一字一頓念出這四個字,臉色不可謂不精彩。
“李斯,你當這是什麼意思?”
李斯垂頭不敢言語。
“王绾?馮劫?”
“陛下,這......”
這誰敢說?
統一六國才多久,正是躊躇滿志之際,怎麼就來了個“秦末漢初”?
這什麼漢朝,竟是繼秦國之後?!
“繼續聽,仔細記。”
嬴政深吸口氣,信息太少,還是隻能先繼續聽下去。
【簡單而言,白登之圍後,面對漢匈之間第一次正式交鋒的慘敗,漢朝這邊為了與民休息,不得不換一種方式來面對匈奴人的不斷侵擾——從漢高祖開始的和親政策,還要每年不斷送給匈奴大批的生活物資等等,這樣的方式,整整在漢朝曆經延續了五代皇帝,而盡管如此,還是不能有效阻攔匈奴對漢帝國北方邊境的入侵和騷擾,屈辱和威脅依舊存在。】
【西北方除了匈奴,其實還有大大小小的遊牧部落,其中就有我們剛才提到的月氏部落。】
【在漢武帝剛登基不久,匈奴再次對月氏發起了攻勢,不僅殺死了月氏部落的領袖,還緻使月氏部落無奈向西遷徙。】
這時候,天幕畫面一變,出現了一張地形圖。
其上山川走勢無不清晰,赫然展現在曆朝衆人面前——
猶如高空俯瞰般的視覺和視角沖擊,讓無數人都不由得瞪大了眼睛。
“這......怎會有如此清晰的地形圖?!”
“簡直是栩栩如生......”
“這是什麼地方?”
“不對,先記,趕緊記下來才是!”
“快畫下來!”
劉徹愕然又震驚地張大了嘴,回過神來,恨不得撸起袖子自己上!
這絕對是神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