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開局給秦皇漢武盤點曆史典籍 > 第18章 雷點上蹦迪

第18章 雷點上蹦迪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此時章邯算是“後勤”,而在巨鹿主戰場指揮的則是副将王離。】

【有源源不斷的糧草運輸,加上王離手裡十多萬的精銳軍,對巨鹿的攻勢越來越猛。】

【他們這裡糧食充足,而巨鹿城内則是快要彈盡糧絕了。】

【這時候,在巨鹿城北的地方,陳馀手裡應該還有幾萬人的軍隊,其他各國也有援軍,但簡單算一下,張耳的兒子張敖隻帶來了差不多一萬人,魏國和齊國的田間,總共帶來的還不足一萬人,燕國臧荼帶的人倒是多點,但也差不多隻有三萬人左右。】

【雖然這幾國的援軍少,但也還是有的,可問題是......這幾國帶來的援軍,同樣和楚國一樣,選擇了按兵不動。】

趙國人聽到簡直要氣死了!

可以,猛猛記名字,以後絕不同這些人為伍!

但下一秒,又聽天幕繼續道——

【而這還不是最慘的,最慘的是,趙國這邊,趙歇和張耳一直催促陳馀前來解圍,可陳馀的回答卻是,他覺得秦軍實力太強悍,看這個情勢,他出兵也是去送死,還不如留下手裡的幾萬人,這樣将來還能找準時機報仇。】

【簡直把見死不救說得冠冕堂皇,但趙國那邊使者的态度是,都兵臨城下了,還以後什麼以後!要死大家一起死好了!】

【于是陳馀不得不心痛撥了五千人給趙歇派出的使者陳澤。】

【然後這五千士兵上了戰場。】

趙歇和張耳等人的心頓時揪起來,然後呢然後呢?

看看陳澤的慷慨陳詞與堅決态度,赢不了就一起死,所以這五千士兵上了戰場,會不會在逆境中能夠——

【結果就是......全軍覆沒。】

“............”

【其實這也不怪這些士兵抵不住。】

【秦國,還是很強的,再算一下,這時候從陳勝吳廣起義到現在,其實也才将近兩年的時間。】

【兩年時間,秦國就能将這些起義軍和六國的複國運動打到這份上,誰看了不得說一句,秦國當真不愧是戰争機器。】

【但有時候曆史就是很神奇,成敗可能在一件小事,成敗也可能在一個人身上。】

【章邯手裡有将近二十萬大軍,王離手裡有十多萬大軍,算起來有将近四十萬大軍左右,而我們這時候再來看看項羽手中的軍隊人數——滿打滿算,才堪堪五萬人,而這五萬人,還算是楚國最後能集結起來的人數。】

【所以說,成敗在此一舉,失敗了,誰都要玩完。】

【而且還有一點,就是這五萬人,才經曆過項梁的大敗,被打得可慘,慘到章邯都覺得這些楚國士兵不足為懼了,所以章邯才沒去追擊這些逃跑的楚國軍隊,沒有選擇斬草除根,而是選擇了北上圍攻趙國。】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些楚國的士兵前往巨鹿戰場,可想而知,信心能有多足,又能有多自信?】

所以已知這麼多優勢條件,他秦國軍隊究竟是怎麼敗的?

嬴政不由得捏了捏眉心,看了章邯一眼。

章邯此時也是臉色有些不好,畢竟結果已知,能猜得到,所以此時聽天幕說這些,就越是想不通。

想不通的同時,心下也越發忐忑。

究竟是怎麼敗的?

這大概不止是秦國朝堂在思索的問題。

畢竟聽上去,秦國軍隊可是占盡了優勢。

【項羽北上,要前往巨鹿戰場,就要渡過黃河,可黃河現在有章邯在管後勤,畢竟要保證黃河的運糧甬道通暢,所以單是渡過黃河這一點,就不太容易,但章邯的防備也不是面面俱到,比如這條甬道的東部防備就相對薄弱了很多。】

【選定要渡河的方向,項羽在黃河邊,先命令英布和一位蒲将軍率領兩萬軍隊渡河,這兩萬軍隊渡河後,便破壞了秦軍的運糧甬道,這點很關鍵,算是破了秦軍的糧食供給,而且初戰小勝。】

【但剛才也說了,這個地方是秦軍布防的薄弱點,所以在英布這兩萬先鋒部隊小勝之後,章邯便迅速集結了秦軍主力,開始向英布反撲,不過這時候英布也成功給項羽報信了,等待項羽率領剩餘的三萬楚軍前來增援。】

【這裡不得不簡單提一下英布——其實章邯聚集兵力前來反撲的速度,要比項羽率領軍隊增援的速度快,所以這就意味着,英布率領的兩萬先鋒部隊,要先頂住章邯的反撲,這樣才能等到項羽的增援,否則就算項羽增援後面到了,恐怕也事成定局。】

【而英布做到了嗎?他做到了,并且還成功拖住了不斷趕來的章邯主力軍。】

兩萬軍隊就拖住章邯召集的主力軍,确實不簡單。

嬴政總有預感,這天幕所說的秦末亂世,這些将星人才,到這時,才真的是要一個個湧現了。

所以這英布都如此不簡單,那這項羽?

究竟又能不簡單到什麼地步......

【在英布拖住秦軍的情況下,項羽帶領三萬楚軍增援也趕到了。】

【戰局開始急轉而下,章邯沒有奪下這條往巨鹿城下運糧的甬道,所以此時王離那邊,開始面臨斷糧的危機。】

【我們從先前章邯對戰項梁的時候,不難發現,在對戰項梁失敗後,章邯就帶領軍隊敗走,然後在濮陽這個地方積蓄力量,而這一次,沒有搶回甬道,章邯也是再次帶着秦軍退下了,并且他還做出了錯誤的判斷,認為楚軍就是來斷這條運糧甬道的。】

【其實這麼想也沒錯,楚軍好不容易渡河,并且搶下了這條運糧甬道,能夠斷秦軍的糧,肯定要好好看守住吧?】

【畢竟糧食供給,可是對戰中必不可少的因素,軍隊每天都要吃糧,糧食能維持精力,穩住軍心,所以沒糧是萬萬不行的,正常來說,隻要守住這條糧道,斷了秦軍的糧,用拖字訣,化攻為守,既穩妥,也能有更多希望拖垮秦軍。】

【章邯不會不知道,但估計他覺得王離那邊還能堅守一段時間,而這段時間,足夠他再次整軍待發了。】

這倒符合章邯的用兵特點。

嬴政也不覺得這決策是錯的,現在就看這兩方軍隊誰能把握住時機,一個是拖住時間,一個是在有限時間内整頓軍勢。

不止是嬴政,包括其他人也基本上都是如此想的。

按常理推算就是這樣,若是讓他們搶占到這條糧道,必然也是要死死守住,好拖垮秦軍那邊,等待秦軍的崩潰。

可天幕接下來說的話,卻是出乎所有人預料——

【時間對于所有人而言,都變得很重要,楚軍士氣大振,其他國的援軍也看到了希望,大概率都準備守着這一份優勢了。】

【但在項羽這裡,卻完全不準備遵循這份保守又穩妥的守糧策略!】

【在他這裡大概就是“時不我待”,讓他安安靜靜守着糧道是不可能的,而且項羽不僅不打算用拖字訣守着這一條運糧甬道,還下令五萬楚軍在渡河後,直接鑿沉渡船,并且打破鍋釜,燒掉房屋帳篷等,并隻允許士兵帶了僅僅三日的糧食!】

【這就是“破釜沉舟”這個成語的出處——項羽準備直接再次和秦軍硬碰硬,決一死戰!】

一時間,秦國之下大多數人都驚了。

他們無不産生這樣一個念頭——

這不是純純找死嗎?!

五萬楚軍對抗近四十萬的秦軍?這不是找死是什麼?!

不可能赢的吧。

怎麼可能赢......

如此的莽夫,好不容易搶下的糧道不守,竟是又要整軍出擊?!

他們不理解,但大為震撼。

簡直想不通。

也想不通這究竟如何能赢。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