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預定給遊商和鄉裡村民的炸芋片,林榆還答應幫忙,在村裡挨家挨戶收山貨。白雲村雖然人口不多,但家家戶戶都比較分散,占了好幾個山頭。
他沒有自己跑,而是叫了一群村裡成群結隊的小男娃,各各都八九歲的樣子。林榆一人給一文錢,他們便高高興興挨家挨戶去通知。
連周淑雲都誇:“你這法子好,小娃娃的話,大人都耐心聽,一來二去都知道了。”
林榆正在給賀堯川收拾行李,裝點的衣裳鞋子,水壺肉餅鹹菜,他來來回回數了好幾遍,林榆不放心。
餘下的彈弓刀具,賀堯川自己準備。他要上山抓雞,外圍人太多,野雞的數量不多。就要去深山裡蹲守,要想一次性抓回來,至少也要在上面呆十天半個月。
“我還給你備了防蟲的藥粉,記得抹在身上。夜裡睡覺時,也在周圍灑一圈。足足三包藥粉,夠你用許久了。”林榆把藥包塞進去,順便放了一口鐵鍋。
鐵鍋帶鍊條,可以架在木柴上生火。
米面什麼的,林榆也裝上。山裡不比村裡,什麼吃的都沒有,他怕賀堯川餓肚子。
賀堯川往腿上纏布帶,一層又一層,把鞋縫和褲腿綁的嚴嚴實實。“隔壁村的老陳叔是有經驗的獵手,有他在不會出意外。你别擔心,這幾日不是和遊商做生意?等賺了錢,我帶着野雞下山,咱家就能搭雞窩了。”
賀堯川不是獵戶,獨自上山肯定不行。隔壁村的老陳頭常年打獵,最近年紀大了才慢慢不幹了。知道他愛喝酒,周淑雲帶着林榆提上酒肉去拜訪,老陳頭同意帶賀堯川進山。
他倆是從無到有,錢是慢慢賺的,等搭了雞窩,日子也是要慢慢過起來。想起之後的營生,林榆肉眼可見的開心起來。
賀堯川走後,林榆呼哧呼哧的忙。幸虧有娘和大嫂幫忙,小溪也能幫着洗芋頭,林榆幹活進度猛增。
“等剩下一半的錢收了,我給娘和大嫂小溪發工錢,”林榆昨晚就計劃好了,一人給十文錢,不是白幫忙的。
周淑雲擺擺手:“一家人,哪還說什麼錢不錢的,都是順手的事情。”
林榆笑着說:“那可不行,娘和大嫂小溪幫我,我也不能真心安理得。就這麼說定了,下午我把炸芋片和山貨送去,就能收尾錢了。”
要是辦的好,短期内這就是一筆穩定的收益。
小溪也眼睛亮亮,擡起頭問:“榆哥哥,我也有嗎!”
“有!十文呢,哥哥把錢都給你備好了。”
十文對于村裡的小娃娃來說,可是一筆天大的數量。誰家孩子要是過年收十文的壓歲錢,在村裡都能橫着走。
小溪高興,他狠狠洗芋頭,周淑雲和孫月華都笑了。
幾個人堆在竈房裡忙活,院子裡忽然來了人。他們家住的遠,除了關系近竄門子的人,一般沒人來。
林榆擦擦手跑過去開門,門打開,卻是孫彥。他成親後就沒再見過孫彥,孫彥看上去沉穩了許多。
孫彥呆呆看着林榆,他連話都不會說了,等林榆開頭問,孫彥才低下頭小聲說:“我爺爺讓我挨家挨戶通知,每家出一個人到場壩上。”
他沒敢看林榆,說完和林榆道别,又匆匆走了。孫彥渾渾噩噩了一個月,才被他奶奶劈頭蓋臉一頓教訓,勉強回了魂。
他認清現實,也不敢去找林榆了,整日就躲在屋裡讀書,比從前還缺了幾分機靈勁。
場壩除了村子裡曬糧食,餘下的作用就是全村開會了,一般有什麼大事,都會把人喊到場壩上。周淑雲洗洗手,她道:“你大哥和爹都在田裡,還是我去,有什麼事回來再告訴你們。”
趕在鄉裡開市前,林榆帶了上百斤炸芋片,搭村裡人的牛車匆匆往鎮上去。孫月華想幫忙,林榆沒讓她來。
因着有一半都是給遊商劉老闆的,剩下一半都是昨天的客人預定的,不需要像昨天那樣一路走一路喊。他站在那裡,人自然就來了。
還有山貨,好幾家都背着核桃花生來,今天的花生還沒成熟,都是去年的舊貨。林榆先看一眼,品相都不錯。
他也隻先給了一半價錢,要等劉老闆結了錢,剩餘一半林榆才給的出來。
幾家人都面面相觑,有些不太相信。畢竟錢隻收了一半,要是林榆背着東西出去,東西沒了,剩下一半的錢也沒有,他們不就吃虧了。
林榆懂他們顧慮,鄉下人賺點銀子不容易,他道:“阿嬸伯伯們隻管放心,我家就在這裡,人也跑不了,要真是丢了,你們隻管來找我說理。”
接着君哥兒也來了,他想賣二十斤核桃,都是自家核桃樹結的,比山裡的野核桃還好。林榆按照市價,給君哥兒算九文錢一斤。
那幾家人見君哥兒都來賣,林榆和君哥兒是一家人,總不會坑自家人,他們才終于放心。
林榆和賀堯川常去鄉裡,一來二去很多人也對他們熟悉了,走在路上都要打聲招呼,林榆順便就問一句:“趙掌櫃,王老闆開門大吉啊。我家自己炸的芋片,要不要來點?”
他語氣不像做生意,倒像是唠家常。這些開店的都是人精,見慣了生意場的嘴臉,林榆這樣松弛的,他們聊天反而舒适。
一人賣出去五斤,林榆繼續往下街走。遊商隊伍已經到了約定地點,林榆喊一聲:“劉老闆,讓你們久等了。收山貨費了一番功夫,我都挑了好的送來。”
這樣說就表示足夠重視生意,劉老闆擺擺手:“不晚不晚,我們也才剛到,今日你家相公沒來?”
林榆便說賀堯川上山去了,他把東西卸下來。先打開山貨袋子交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