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發隐藏福利:視頻推送範圍擴大至所有百代成詩使用者!】
-
大唐開元年間
一葉扁舟正順着悠悠江水而下,行走之間,便能将兩岸風光盡覽無餘。這番美不勝收之景,自然引得錦袍郎君詩性大發,張口吟誦: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随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
艄公雖識字不多,卻也能聽出詩中韻律。待他一首詩罷,樂呵呵道:“李郎君大才,倘若入京,定能名動長安!”
他口中的“李郎君”聽聞,卻是擺擺手,“我尚年輕,隻想趁此大好時候雲遊四方。待飽覽壯麗江山之後,再尋入仕也不妨。”
話雖如此,李白心頭仍不可避免地浮現絲絲遺憾。艄公本是好意,卻不知自己乃是商賈之家出身,且不說能不能中第,就連下場科考的資格都沒有。
被這小插曲一打攪,他也歇了繼續看風景的心思。剛走進船艙裡坐下,就聽得耳畔莫名生了動靜。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挂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宛轉溫和的女聲蓦然響起,将這位有些郁郁的郎君吓了一跳。
“還請小娘子當面說話!”李白聽力不錯,自然辨得出,開口說話的小娘子年紀不大,想來比他還要小上幾歲。
不過……
郎君回味着方才的四句:平鋪直叙,卻格外雅緻,細細一品,竟還有幾分禅意。可他正在踏浪行舟,除去艄公,舟上再無旁人,如何會有小娘子開口說話?
等等!
李白想到什麼,一揮右手,在面前翻出一道透明光幕。好在艄公并不在此,否則見他此番舉動,定要驚呼仙迹降臨。
說來也奇,這光幕是他三月前偶然得到的。
彼時,李白剛剛登臨峨眉山,接連寫下《登峨眉山》與《峨眉山月歌》兩首得意之作。當日夜裡,便意外發覺了這片光幕。二十來歲的郎君,在得知此物後,除去最初的訝異,随之而來的隻剩濃濃好奇。
好在,這光幕倒有幾分通人性。以聲音圖像的方式,教會了他該如何使用這個名為“百代成詩”的東西。可以觀看旁人的生活片段,亦可上傳自己的生活片段。身處異地,隻消添加【關注】,就能追蹤他人動态。
這般造化,不是仙迹,還能是什麼!
但在教學完畢之後,它便再無動靜。若不是擡手之間還能得見,李白都要疑心,先前種種,是不是自己臆想出來的玩意兒了。
他劃開光幕,無需操作,主頁面正中已經被一個視頻牢牢占據。光幕上出現了一位眉眼清麗的小娘子,身着齊胸襦裙,挽了個堕馬髻,發間插着幾支珠钗,俨然與自己身處同代。
這個發現,讓李白神色一振。
即便他家境優渥,卻也從未見過這樣的東西。所閱書籍典故,亦從未提到此等仙迹。自得知光幕的存在後,李白不是沒有明裡暗裡地打探過。而身邊之人,似是對此一無所知。
眼下,卻有個小娘子與他一塊兒使用這百代成詩,豈不是同道中人?
李白抖擻精神,聚精會神地聽了下去:
【各位觀衆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四時有詩》,我是也好。】
也好?這是小娘子的字?還是号?他思索開,總歸不會是名。畢竟,尋常小娘子可不會這般大剌剌地将閨名訴之于口。
【在本系列視頻中,中國古老的節氣文化會與傳統詩歌相結合。我将帶你去感受藏在墨客筆下的四時更疊,體會蘊含在傳統文化中春種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
“節氣與詩歌?聽着倒有幾分意思。”李白摩挲着下颌,順手點了右上角的【關注】。以詩寫節,這并不算罕見,他打算聽聽這位也好娘子,能說出什麼高見來。
【今天,我們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春。想必大家都知道,立,有開始的意思;而春,毫無疑問,代表着四季之初。】
聽到這裡,李白臉上顯出幾分古怪。
立春這個節氣,他并不陌生,可如今……分明是秋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