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武周]日月淩空,女當則天 > 第27章 李弘降世,李忠立為太子

第27章 李弘降世,李忠立為太子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弘農楊氏祖上也是闊過的,最鼎盛的時候是東漢時期,出了“四世三公”,即“關西孔子”楊震、其子楊秉、其孫楊賜、其重孫楊彪。單說楊震,可能有些陌生,但是他的“四知卻金”的故事卻流傳至今。

這個故事講的是楊震升遷東萊郡太守,赴任途中經過昌邑。而昌邑縣令是他曾舉薦的秀才王密。王密夜裡懷揣十斤金子來送給楊震,還說“夜裡沒人會知道這件事”。而楊震說,“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後漢書》)

閑話作罷,回歸正題。

盡管曾經顯赫一時,如今的弘農楊氏也是沒落了。否則,武昭儀的母親楊氏,一個世家小姐,也不會嫁給二婚的武士彟。要知道,武士彟以前隻是個買賣木材的商人,不過是做好了一筆政治投資,躍升為當朝新貴。

王皇後的母家,河東柳氏,其族人柳奭能憑借外甥女當上了皇後,一路升遷到中書侍郎。這例子擺在眼前,在朝為官的弘農楊氏族人很難不動心。而且相比于王皇後背後強大的太原王氏,武昭儀背後可什麼也沒有。武昭儀和弘農楊氏聯合,似乎是一件雙赢的事兒。

但是,武昭儀的母親楊氏卻帶回了“婉拒”的信息。

對此,弘農楊氏當前的頂梁柱們不置可否。俗話說“買賣不成仁義在”,雖然武昭儀現在沒有想要合作的念頭,但是有她母親楊氏這個血脈連接在,未來如果武昭儀生下皇子,想要争褚了,就得發展朝廷勢力吧。等她在争褚裡吃了癟,自然會想起唯一可以依靠的母家。就算未來依舊不合作,也沒必要得罪一個正受寵的妃嫔。

然而,家族裡人多了,總有幾個腦子不太清醒的家夥。弘農楊氏雖然不如以前了,但到底是一方望族。他們平日裡享受着家族帶來的榮耀和地位,目下無塵。當得知武昭儀婉拒合作的消息後,他們便對武昭儀心生不滿和鄙夷。在狐朋狗友的酒宴上,在有心人的刻意引導下,他們說出了“武昭儀和母家關系冷淡”的消息,甚至還輕言“木材佬的女兒能有什麼眼界?”

正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轉天,“武昭儀和母家關系惡劣”的消息便傳得滿長安城都知道了。

對此,各方反應都值得說道說道。

弘農楊氏當前的頂梁柱們大多震怒,急切地聯系武昭儀的母親想要向武昭儀解釋,補救一二。

尋常官員有的冷漠旁觀,有的添油加醋,有的感歎“兩方腦子都不太清醒”。當然也有人覺得無論如何,朝廷内外少些猖狂的外戚,總歸是好事。

蕭淑妃得知後,難得心情不錯,譏諷道,“武氏到底是個尼姑,鼠目寸光。”

王皇後則暫且放下了心,覺得一個隻知道邀寵的武昭儀不足為懼,于是對依舊每日前來拜見的武昭儀又有了好臉色,甚至寬慰她“無需憂心,好好養胎”。她心裡感歎,到底是小門小戶的出身,就算是走運得到了珍寶,也成不了事兒。

李治則在聽聞這件事兒後,對武昭儀更加愛重了。即便是武昭儀現在身子不便,他也經常去她那兒純休息。甚至對于一些朝堂上的事兒,李治也對她說得更多了。

武昭儀作為當事人,反而是反應最小的。面對母親楊氏的愧疚,蕭淑妃的鄙夷、王皇後的表面和善實則輕視、李治的愛重,她平靜地接受着,既不争辯,也不賣慘。

楊春花作為旁觀這一切的人,武昭儀給她的感覺就像是,早就知道會發生什麼。甚至,她還算敏銳地察覺到武昭儀淡淡的愉悅。可能……這發生的一切比她預想的更得心意?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