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勣聽着安定公主口中屢屢出現的“楊姑姑說”,不禁對此人生出一絲好奇,“公主殿下,不知這楊姑姑為何許人也?”
安定公主卻先是正色看着李勣,認真說道,“英國公不要叫我公主殿下,叫我安定就好。您是為我李唐和天下百姓安甯出生入死的功臣名将,比起公主這個身份,我更希望是您的後輩,能像您一樣守護我朝。”
安定公主是個直白的孩子,她似乎天生擁有勇于表達自我想法的禀賦,以及那份熾熱勇敢的赤子之心。
李勣看着安定公主清澈幹淨的眼睛,那如同飽經風霜,長滿結節的老樹般的内心像是拂過一陣柔軟的春風,又是像下了一場清甜的春雨,浸潤了老樹上幹涸冷硬的裂縫,恍惚間像是将他帶回了意氣風發投身瓦崗軍的十七歲。
可惜,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所幸,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李勣歎息一聲,如果真能将手中的事業安心交付,也算是功德圓滿。
不過現在說這些還太早了,聰明順遂的孩子總能輕而易舉地得到想要的,有更多的選擇和退路,也就總會少幾分執着和堅持。
這樣想東想西的,李勣終究還是抵不過内心真實的期望,“公主殿下,若你堅持如此,老臣便也恭敬不如從命。”
安定公主是個順杆往上爬的好手。她一聽李勣答應了她的話,便繼續拉近乎。她笑得可愛,“既然英國公願意叫我為安定,那安定可不可以叫您‘李阿翁’呀?”
“随便你。”李勣輕哼一聲,忍住想摸安定公主圓腦袋瓜的手。
安定公主馬上笑嘻嘻、甜絲絲地叫了一聲,“李阿翁,以後安定可要多多叨擾您啦。”
李勣已經不知道說什麼好了,隻好轉移話題繼續問道,“你還沒說那位“楊姑姑”是何許人?聽你所言,你的學識似乎大半是她教的。”
安定公主并沒有追着李勣要他保證自己可以随時來找他,而是直接當他不反對就是默認了,于是随着李勣的話題繼續聊天,“楊姑姑是一直跟随在母後身邊的侍從,淑景殿的掌事姑姑。她現在每天晚上都會給安定講故事,安定可喜歡聽啦!”
“講故事?”李勣有些驚訝。安定公主掌握的這些學識,哪怕隻是那些名将事迹,其所涉及延伸的曆史和道理,就是讓一個學識廣博的夫子整日地教,也不一定能教好。哪怕是排除了安定公主聰慧異常和敏而好學的禀賦性情,通過睡前故事寓教于樂,這位楊姑姑确實是有幾分本事的。
“對啊,就是講故事。除了我剛剛說的那些,楊姑姑還講了很多其他的呢,也都有意思得很!”安定公主高興地說道。
她敏銳地覺察到李勣對于她所掌握的學識程度,以及楊姑姑隻是個後宮姑姑卻能把她教得這麼好而感到驚訝。心裡的小尾巴都快翹上天去了,更加忍不住想要顯擺一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