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要去!”安定公主大聲說道。
楊春花有些為難,“公主,婢要去鄉裡村鎮,且不說舟車勞頓,居住和吃食可不能說好。”
楊春花其實并不覺得讓安定公主和她下鄉進村有什麼不可,甚至覺得這是個讓安定公主開闊眼界,接觸百姓的好機會,但是如果安定公主因為一時沖動和興奮去了,到了之後又發現吃的和住的都遠比不上城裡,更不要說宮中了,恐怕适得其反,反而讓安定公主對民間有不好的記憶。
安定公主卻是理由充足,她表示既然自己從一開始便參與了這個事兒,那就沒有半途而廢的道理,肯定是要跟着楊春花做到最後的。既然楊姑姑要去,那她肯定要是要去的。既然楊姑姑能适應,那她肯定也能适應。
再說了,她可是以後要上戰場的人,鄉村環境再不好也不會差到邊境疆場。她如果來鄉村都去不得,那還談什麼上戰場,做大将軍!
而且她身強體壯,還從小就和母後和父皇往來長安和洛陽兩都,可不會怕什麼舟車勞頓。
楊春花看着一臉堅定的安定公主,覺得也沒必要杞人憂天,不過這還得問過武皇後的意見。
“母後,母後,安定想和楊姑姑一起去鄉裡!”安定公主眼巴巴地看着武皇後。她又将那些理由對武皇後說了一遍,還補充道,“安定是母後的女兒,和楊姑姑一起代表母後前往,肯定更能顯示母後對老郡君們的恩重。”
武皇後含笑聽完安定公主的話,柔聲說道,“你願意親近百姓是好事,母後向來是支持的。不過既然決定要去,那麼去了如果不能适應,也要堅持做完事再回來,你可以保證嗎?”
安定公主語氣堅定,“我可以保證!母後您知道的,安定隻要決心去做,就肯定會堅持下去的。”
無論寒冬酷暑,還是熱鬧歡樂,安定公主多年如一日地鍛煉身體,騎馬練箭,學習兵法,從未松懈。武皇後自然是看在眼裡,心裡滿意。
于是,武皇後含笑應允,“那就去吧。”
安定公主歡呼一聲,“謝謝母後。”
武皇後又看向一旁的楊春花,“春花多辛苦些,看好她。”
楊春花應承保證,“娘娘放心,婢會照顧好公主的。”
武皇後微微颔首,“春花做事,本宮一向放心。”
楊春花行禮承贊,“婢定不負娘娘信任。”
在徐複撰文、制碑期間,經過多方緊張安排,三月初八,并州城西軍演,李治引群臣閱兵。三月十日,蘇定方并任命為神丘道行軍大總管,率領水路大軍十萬人征讨百濟,救援新羅。同時,李治授命新羅王金春秋為嵎夷道行軍總管,率領新羅兵與唐軍協同作戰。
送别蘇定方後沒幾日,徐複便回到并州城,帶來碑已制成,可前往揭幕立碑的消息。于是,楊春花和安定公主便随徐複前往鄉裡村鎮。
她們一行人中,最小的安定公主也會騎馬,所以腳程挺快,不過半日便到了縣城。她們在縣城下榻休整,待明日一早便前往老郡君所在的村鎮進行立碑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