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匠們将信将疑,他們都用水泥來黏合和築基呢,哪裡不結實了?沈大娘子應該隻是安慰他們吧?!
汪石匠很感興趣,過來看了一遍,然後就請教一些細節,自己也試了一下,果然不難,還容易修改。要是哪裡做得不太好,趁着水泥沒有幹,趕緊抹平呗!
而石雕就沒這麼容易了,尤其是鑿得太多,想重新改回來,那可就難咯!有時候甚至要整塊重來。
一衆石匠圍着他們看,有的眉頭緊皺,有的躍躍欲試。
張匠師笑着安慰大家:“工藝總是在進步的,大家多學多練,跟着大娘子幹活兒,就是長見識的!”張匠師也過來說了幾句,然後讓大家回到自己的崗位,繼續幹活。
回頭張匠師又把沈大娘子拉到一邊,說道:“據老朽看,用水泥浮雕,省事多了,尤其是那些複雜的造型。不過大娘子以後不要當着他們的面做,免得他們擔心丢飯碗。”
沈嫣也覺得自己魯莽了,連連點頭,這種事她在現代不是沒有經曆過。AI推出的時候,很多人發現AI寫文、制圖又快又好,後來果然很多基礎的文案和修圖工作被替代了,或者崗位被精簡了,因為從前兩個人、甚至三個人的活兒,現在隻要一個人就能幹完。
文科和美術畢業生的就業空間,被進一步壓縮。很多剛畢業的年輕人,都焦慮不已,才工作,就要被淘汰了。這種焦慮情緒也傳導回了學校,很多人大一就想着轉專業,高年級的學生就忙着考編或者學個第二學位。
後來大家發現,AI還能幹基礎編程的活兒,學計算機的同學也有些恐慌了。今後的出路在哪裡啊,什麼工作是不會被AI取代的?年輕人都很迷茫,似乎除了公家的編制,再也沒有穩定的工作了,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被淘汰。
沈嫣再一想,曆史上還發生過工人砸機器的事呢,她在這瞎顯擺什麼呀?!
段久和林為先也看出了這其中的矛盾,于是拉着沈嫣去其他地方看看。
雖然工匠帶着契奴們揮汗如雨,但其實整個工地顯得頗為雜亂,也就是一個角落堆了很多建材,仔細一看,南北的石材都有,紅磚水泥磚碼得整整齊齊,還有各類名貴的木材,和已經成型的木制預構件。
但是,房子還沒有影子,院子也不過挖了一半的池子,距離竣工遙遙無期的樣子。
若湄有些擔心起來,問道:“嫂子,這個宅院,是您設計的那個嗎?怎麼什麼都沒有啊?”
沈嫣不答,轉而問段久:“慌不慌?這麼多錢砸下去,還是一片廢墟的樣子。”
她記得自己有個朋友,夫妻二人花光所有積蓄,買了個下疊,裝修貸先是借了30萬,砸下去根本跟看不見似的,連土建都沒有做完。然後又借了20萬,再加上他們第二年攢的40萬,也就是說投入了90萬,沈嫣當時去參觀,隻看到土建和水電部分,看着跟個毛坯似的。
段久踩了踩腳下,說道:“這地基打得很好,池子也挖了一半了,材料從各地運過來,都是成本……”
跟沈嫣相處久了,他的說話方式也受到影響。
對啦,錢都花在看不見的地方啦,而這些非常重要,台基要穩,要做好防水,要安排管線,要考慮地窖、水庫和化糞池的位置。越是看不見的地方,越要把工作做得紮實,否則返工就累死人了。
林為先更加滿意:這是去做了功課的,對營造也有一定了解了,花了心思,不錯不錯!這宅院,肯定花了不少錢,全交到小四手裡了,懂事懂事!
若湄站在已經累了一些假山底座的台基上,看了看光秃秃的隔壁,問道:“嫂子,那咱們那邊怎麼造呢?”
沈嫣道:“還沒有定稿,不過我們可以去看看大小。”
洛城新都比汴都大很多,歸元帝又大手筆賞賜沈嫣,她的宅院其實也不小了。如今還沒有動工,更顯空曠。
張匠師跑過來解釋:“大娘子,給您的宅院預備下的建材,都放到了段侯爺家裡,方便我們看守。”
“哎呀,給您添麻煩了!”沈嫣裝腔作勢。
段久睨了她一眼,淡淡道:“無妨。若是不夠,從我這裡拿。”
……
這麼多人看着呢!沈嫣瞪了他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