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天地間有諸多力量,在所有修士可接觸到的力量中,靈力是修士能獲取的最普遍,最安全的力量,靈力之外,一切獲取力量的渠道都是捷徑,包括功德。”
“功德由天道給予,好處極多,在此就不贅述了,但這樣好用的力量,之所以沒有成為修行的主流,一是因為在天元界,獲取功德極難(被宗門世家把持);二是因為,用功德堆出來的實力,永遠是最虛最弱的。”
“實力至上的世界,修士千方百計想要自己實力比别人強大,如何能忍受自己在同一境界比别的修士弱小。”
尤其是比死對頭弱,更令人難以忍受。
想到某些為了沖擊更高境界,不惜走捷徑,把自己的前途都給獻祭了的某些修士。
關初陽看向小承乾:“我的告誡可能有些多餘,但高明,你要記住,你要記住,實力永遠是自己實打實修煉來的最好,明白嗎? ”
小承乾挺直小背脊,點頭:“是,徒兒明白。”
關初陽繼續道:“信仰之力,也稱香火、願力,是公認最不能碰的捷徑之一。”
李世民本就聽得認真,聽到話題終于進行到這裡,更是全神注意。
“願力無視境界的限制,隻要足夠多,就能一直提升修為,若是作用吸納得當,信仰大爆發時,甚至能把一個普通凡人一舉送上真神的地步。”
小承乾小小的驚呼一聲,李世民心動之餘确也有疑問。
“古往今來,不是沒有為活人供奉生祀香火的事例,為何從不見他們超脫世間,為仙為佛?”
關初陽:“力量是沒有自己的意識的,所以才需要修士吸納煉化,願力也一樣,在不主動吸納的情況下,它隻會環繞徘徊而不得入。”
“要麼由其他修士、法器、陣法幫助引導。要麼自身至少需要引氣入體的程度。”
“原來如此。”
即使有關初陽告誡在前,但有如此捷徑擺在眼前,平常人也很難不心動。
李世民忍不住暢想,若是他們大唐子民全心全意信仰他一人,他再向自己的大兒子學了引氣入體的法門,吸納願力,是不是就能立刻獲得無上法力,直接成仙,做大唐的仙人,永遠的庇護大唐。
李世民想得挺美,關初陽接下來的話頃刻間打碎了他的幻想。
“聽起來很讓人心動不是嗎?可那真的屬于自己嗎?”
啊?都吸納進來了,難道不是嗎?
李世民的表情愣愣的,有點傻。
小承乾其實也差不多,但給人的感覺比他阿耶要萌多了。
尤其是在關初陽眼中,乖巧幼小的徒弟就是比大隻的皇帝陛下要來得可愛順眼。
“願力是有毒的。”
“從第一縷願力入體開始,就會潛移默化地改變修士的修煉路子。”
“信徒對信仰的共同認知,一定是和當事人背離的,從他們而來的願力會根據他們的‘認知’一點點修改被信仰者的外貌、性格、自我認知,直到将本我徹底抹除。”
一大一小兩父子聽的背脊生寒,尤其是李世民,立刻就把方才升起的暢想抛在腦後。
太可怕了!
将本我抹除,那人還是那個人嗎!
“舉個例子,你們認為三國志裡的諸葛亮,和曆史上真實的諸葛亮是一個諸葛亮嗎。”
一大一小兩父子沉默了。
怎麼可能一樣!
“願力粘性極強,如附骨之疽,極難去除。又如罂粟之毒,叫人迷失其中難以自拔。前期吸納較少,可以通過分離排出大量被污染的靈力實現驅逐,後期因為持續接觸太久,給本體帶來的改變是不可逆的。”
簡而言之,沒用了,洗洗睡吧。
“且,一旦信徒轉變信仰,沒了願力的供給,現有的力量會不可控制的一點點的流失,當力量徹底告罄,沒有力量維持自身存在的神祇,便也到了隕落的時候。”
你問他為什麼知道得那麼清楚,咳咳,想當初他還隻是個小小的築基修士,某一天,帶着靈耀到一座大山裡采集靈植,一來豐富庫存,二來炮制後賣于丹藥鋪子也是一筆收入。
按照常理,大山裡的東西,是越往裡面的越好,為了品質更好的靈植,他與靈耀狠狠心往深了走。
巧合之下,路過一個完全被封閉在這座大山裡的村子,那個村子頗有些底蘊,知道如何通過供奉一位神,達到短時間庇護村莊的目的,否則也不會一直安全地存在于這座大山深處。
他們路過的時候,村裡剛剛好就在供奉一位剛吸收願力不久的‘神’。
出于好奇,他和靈耀留下來觀看後續,那人的眼神初時還靈動,後來越來越呆滞,不到一個月,那人的眼神就徹底和廟堂裡的金身泥偶沒有兩樣,徹底失去了自己的意識。
再半個月,金身泥偶恢複意識,卻再不是曾經的那個人了。
村子裡的人不多,集合起來的願力不足以讓那‘神’察覺到他和靈耀,他們倆心情複雜的悄莫息地離開村子,帶上采來的大量的靈植離開那座大山。
半年後又去那山裡采集靈植,路過那村子的時候發現,那村子已然換了一位新‘神’。
後來實力越發強大後,他們去的地方多了,就發現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造出來的‘神’還挺多的,有強有弱,有凡人轉化的,亦有修士铤而走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