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小承乾搖着船槳滑到岸邊,離開太液池沒多久,就被太上皇宮裡的宮人給攔下了。
“大殿下,太上皇陛下欲與大殿下叙話,請大殿下移駕。”
小承乾原本的好心情瞬間落下來,不想去,又不能不去。
“謹遵上意,勞姑姑帶路了。”
“諾,大殿下請。”
自玄武門事變後,李二郎一家和李淵之間的關系就降到冰點了。
李淵不願見到李世民,李世民也提防着李淵。
維持着表面尊敬不惡化下去,行動上也是限制與逼迫一起上陣。
登基之前,李淵居住的太極宮有李世民親信層層把守,一隻蒼蠅進去也得被盤問祖宗三代。
限制把控了李淵的權力、行動、消息渠道,他能聽的,隻有李世民願意給他聽的。
登基之後,随着帝位權力的穩固,李世民多少想跟老父親修複修複豆腐渣一樣的親情,對老父親的禁锢逐步放松,将把守太極宮的親信都調離開來,這才讓李淵有了機會,傳喚小承乾到跟前問話。
爺爺叫孫子,一點問題都沒有。
小承乾跟着宮人,熟門熟路來到太極宮,見到正側卧在踏上,身形消瘦佝偻,神色頹然,眉宇間含着戾氣的頭發花白稀疏的老者。
小承乾恭敬行禮:“孫兒李承乾拜見太上皇陛下,太上皇陛下福壽安康。”
即使見到了這個曾經很喜歡的孫子,李淵的臉色也沒多好。
尤其是聽到那刺耳的‘太上皇’三個字。
那三個字就是在提醒他,他有多麼無能。
他無能到不能及時察覺秦王的反意,連大明宮都被秦王整個策反了都不知道。
他無能到不能阻止建成和元吉的慘死,那可是他李二郎一母同胞的兄弟啊!他怎麼忍心親自下此毒手!!
他無能到,面對他的好二郎逼他退位都不能反抗,即使扯了個禅讓的名頭。
最諷刺的是,他還沒退位呢,就有神仙和鳳凰來給那逆子道賀了。
他可是大唐的開國皇帝啊!就是來賀,難道不該先賀他嗎?!
為什麼?!!
上天就那麼盼着那無君無父、不孝不悌的亂臣逆子上位嗎!!
憑什麼!!上天是瞎了眼嗎!!!
想到這兒,李淵胸口堵得厲害,眯起的雙眼看李承乾的眼神越發冷了。
不多的祖孫愛,都随着玄武門事變的飓風,散盡了。
這是彼此心知肚明的事,身為李世民之子,小承乾心中早已有了取舍,除了難過,倒也沒有過多的奢望。
小小的孩子感受到這份來自親人的冷意,神色從容沒有絲毫動搖,隻是心越發沉了下來。
他不擔心祖父在太極殿對他突然發難,不說這殿裡幾乎都是他阿耶阿娘的眼線,就是已經進入練氣期一層的自己,會一些小法術,還有師父給的防身詭丹,都不是一般成年人能輕易近身的。
李淵身體不太好,心态失衡已經挺長一段時間了。
從玄武門事變起,在太子冊封儀式上達到一個大高潮,後來平緩一段時間,又在登基儀式上達到另一個巅峰。
老實說,老頭子心态真的很堅強,雖然一直在崩,卻從未真的崩潰。
費力坐起身來,老者伸出皺紋遍布如同枯枝的手招呼讓小承乾上前來。
“承乾來了,過來坐到祖父身邊。”
“諾。”
小承乾聽話上前,年幼的朝氣蓬勃的臉上嬰兒肥飽滿,大眼睛清澈幹淨,仿佛長勢極好的火梧桐樹苗的小孩子,對比着老者,越發顯得後者老邁和形如槁木。
說句不中聽的比喻,那就是一隻腳踏進了棺材,土都埋到了胸口逼近了脖子眼。
如果是以前,大權在握的李淵會很欣慰自家有這麼好的麒麟子,他的好世民後繼有人,現在卻是怎麼看怎麼不順眼。
“承乾很久沒來看祖父了,來太極宮都得祖父親自來請。”
這話就重了,誰都知道這背後的原因到底是因為什麼,把怒氣遷怪在一個孩子身上,實在不該。
小承乾迅速站起身來,沒有恐懼與失措地向李淵緻歉。
“祖父勿怪,未能常來太極殿,與祖父共享天倫是承乾的不是,實在愧疚,承乾心中亦是牽挂祖父的,隻是近日功課繁多,又有諸多事務牽絆束縛,今日得以前來,定會好好陪伴祖父,縱使彩衣娛親,也叫祖父一展歡顔,也算稍稍彌補承乾的過錯。”
李淵看他一眼,哼了一聲。
“罷了,你小孩子臉皮淺,彩衣娛親這事由你阿耶做就是。”
這話,小承乾就不好接了,索性李淵也無所謂他回不回話。
“說起來,你阿耶登基都許多時間了,怎還不見你阿耶冊封你做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