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承乾下意識想要反問,在脫口而出的刹那想到了什麼,将未說出的話咽了回去。
“徒兒明白了,徒兒會一字不落轉告于阿耶的。”
大唐有他師父,有他阿耶和舅舅他們,大唐會年年風調雨順,君明臣賢,政治清明,海晏河清。
可他們遲早是要離開大唐的,大唐始終要回到沒有國師的那一天。
先天下之憂而憂,他們要在推動大唐走向興盛的同時,也要考慮到未來大唐可能會遭遇的禍患,在史冊上留下辦法和啟示。
“好了,休息時間結束,你該打坐修煉,并進行下午的功課了。”
“是,師父。”語氣裡有松了口氣,還有些許的舍不得。
“等晚餐的時候,師父帶你做竹筒飯,烤竹瀝,放心,沒有竹蟲。”
“是!師父。”
離開太液湖回到自己的宮室,小承乾沒有直接打坐修煉,而是來到桌案前,鋪開紙張,磨墨潤筆。
開始就着先前師父所講的,關于可食用蟲子,尤其是蝗蟲,食用及其防護治理的内容進行書面潤色,整理成為一份正式的奏疏,呈奏給阿耶。
他不準備遵循師父說的,随便找個時候随便說與阿耶聽。
于國于民有利的進言,不該這般敷衍地對待。
因其心中仍有介懷,奏疏寫得十分不順利,寫了幾版都不滿意,前前後後半個時辰才搞定。
寫好後,囑咐宮人即刻送去給阿耶。
他就不去了,他已經花了一個時辰,再過去阿耶那裡的話,今日的修煉和功課就沒法完成了。
這邊,小承乾穩定心神,抱着靈石迅速進入入定狀态。
另一邊,李世民正帶着一幫臣子苦哈哈的,處理着似乎怎麼也處理不完的公務。
好大兒出乎預料遞來的奏章,純屬意外之喜,能讓可憐的老父親從繁忙的公務中,稍稍抽離歇息一會兒。
笑容滿面地接過宮人遞過來的兒子的奏章,李世民興緻勃勃地翻開,準備看好大兒都寫了什麼。
這一看,充滿溫情的笑容直接僵在臉上。
整個人面色古怪,吸引了距離最近的大舅子的目光。
長孫無忌好奇地問:“陛下怎麼了?”
李世民面色糾結地合上奏章,沒說好,也沒說不好,隻将奏章遞與大舅子。
“你看看就知道了。”
“是。”
長孫無忌接過奏章,心下打了個準備,然而當他打開奏章,看到裡面内容的時候,仍被驚到了。
“這!這!”
這如何使得!——由于奏章裡提到了國師,長孫無忌才沒把後面那句話說出來。
如果隻是大外甥一個人的想法,那他的一頓輸出可就來了,最多看在親好大外甥的面子上,用詞和緩不傷面子。
“大殿下寫了何内容,以至于陛下和輔機這般反應,與我看看可好。”
被李世民和長孫無忌的異常反應,吸引注意力的房玄齡如此說道。
杜如晦亦是好奇地望過來,準備當第四位看奏章的人。
長孫無忌給得很幹脆,邊遞出去邊說:“自無不可,裡面内容自是中肯的,隻是我反應大了些。”
房玄齡接過來,打開一看,可疑地沉默了。
“若按此法治理蝗災,倒是可行,至于旁的,倒也不失為妙法,若是推行下去,往後百姓肚裡多少能填些油水……克明也看看吧。”
杜如晦接過來看,同樣不可避免地沉默了下,但他不像長孫無忌,心裡沒那麼多包袱。
“古人曾取蟻卵制醬,食蟲更是自古就有之事,奏章上所言雖大膽了些,卻也在理,且種類更豐富了些,若是推廣開來,對百姓倒不失為一件好事。”
隻是在大唐全境推廣食蟲,加大蟲子在百姓餐桌上的份量,讓蟲子成為百姓的食譜之一。
不得不說,這想法着實大膽了些。
就連現代,吃蟲子都隻是食之道的一個極為小衆的支流。
很多人一輩子都沒吃過蟲子,不知道蟲子能吃,甚至能做得很好吃。
長孫無忌當然知道推廣開來對百姓有好處,作為大唐的臣子,對大唐有好處的事,他絕對立場鮮明地贊成。
況且這利國利民的事若是做得好,他們也有功德可拿。
但有一點,他不在乎百姓愛不愛吃蟲,更不在乎蟲子有多美味,他隻在乎他的餐桌上不能有惡心的蟲子!
生的熟的都不行!
一隻也不行!
老天!隻要一想到這個可能,他就頭皮發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