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有一個漂亮的眼睛,她正望着天空發呆,身後那兩條甩來甩去的麻花辮和大大的水杏眼也告訴了别人,她就是守在馬氏跟前的小翠。
在先生離開家後,這個小姑娘便察覺出來了鎮子的不對勁。
她很奇怪地想,為什麼這夜門口不僅沒有星星月亮和風,到現在也沒有老鼠一隻往外跑出來?
她總在廚房幹家務活,磨損的雙手連擦尿素霜的功夫都沒,自然而然也會懂老鼠才是觀察一戶人家是否有吃飯筷子的根據。
世上不會有這樣不知輕重的大戶人家吧,明明說好請全鎮吃大席,到了夜裡還不見一顆耗子屎,這個席面背後八成藏着貓膩!
“地藏王菩薩保佑,讓老爺還是快點回來吧。”小翠希望沈樵能平安,但是她很快又看了宣府一眼,不知怎麼的,隻有小時候她看見過的寡婦守貞缢吊可以形容這個府邸的邪門……
“莫非真有猛鬼?”
這想法一出,把小翠莫名吓得一身冷汗,夫人馬氏卻不知從何處翻出一本舊書。
小丫鬟過來伺候她,馬氏把舊書緊張地拿到油燈下,從腋下抽出一條手絹擦走冷汗,右手抖開披肩蓋住青綠色旗袍的裙擺。小翠忍不住低頭偷瞧,看見那古書散發黴味的破爛封面缺了一角,正當中有三個鬼畫符的符篆大字。
《缺一門》。
“缺……一門?”小翠大聲把秘密說出來:“奶奶,那不就是民間傳說裡的神秘邪書《魯班書》嗎!你要拿這招親自去找老爺嗎!”
馬氏的心裡也在掙紮着該不該用這本禁忌邪書。
在未出嫁之前,因為她幫人過陰去過幾次地下,對地府又很是了解,她機緣巧合得到了《魯班書》的殘缺不全版本,可由于書中絕技深受封建禮教的影響,所以産生了一些重男輕女的禁忌,禁忌内容主要就是女子不能代為請神。
以前馬氏一直都是偷偷摸摸學魯班書,她也确實有點天賦,雖然她靠此書有幸所見的冥府地官們,也遠遠沒有沈家祠堂傳來的這股神明氣味來得壓迫人,更别說出手對付宣家藏着的“官”,但是她的預感能力強,經常能感受到幾步之外所有鬼神的氣味。
對的——馬氏的大腦一片空白,她就是感覺得到紹興今夜有兩個官。
官,就是這個世界的上神,上仙,那些所有人類無法觸及的天外來物,據說這種對各路鬼神的叫法,最早起源于北魏。
當時道教在人間形成派系後,祖師爺創立了天,地,水三官神邸。
傳說,天官的生日,在農曆正月十五,曆史上稱上元節。地官的生日在農曆七月十五,民間稱中元節,水官的生日在農曆十月十五日,就稱下元節。
按她這本魯班書的說法,這三日,地府原本都會放出鬼魂,民間也要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所以三官生日本質上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
隻是上元節和下元節的來曆分别沒落了,後來中元節才會發展成為中國民間最大的鬼節。
于是馬氏合上書,決定做一個實驗探探路:“小翠,你去幫我看看店鋪裡面被人訂做的紙紮四大元帥是怒還是怕?”
小翠道:“大元帥都是天兵!他們怎麼會怕!肯定是怒目而視各路邪魔歪道!”
馬氏讓小丫鬟快去看,回來再說,小翠的人穿過一次廚房,沒多久就安靜了下來,她在裡頭的講話聲音變得弱了很多。
“奶奶……大元帥,大元帥他們都……”
馬氏答:“說。”
她說完拿出了牛角卦,小翠跑到她的腿邊上,趴下來邊哭邊說,“它們都七孔流血了!外頭是不是真有妖怪啊!”
這時,三更燈火裡多了一個長長的黑色影子,他帶着把紅傘,身後空無一人,浙閩宗族的一出傀儡戲卻在上演。
馬氏聽到門口有小孩子發出笑語,歌聲,銀鈴兒一樣的。
還是她們熟知的紹興童謠。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外婆備侬邱年糕,糖沾沾,多吃塊,鹽沾沾,少吃塊,醬油沾沾沒有頭……”
兩個女眷驚愕失色,然後差點打翻掉青花瓷茶具,桌上的燈慌了,變相也表達了她們對未知的畏懼,可是那唱歌的聲音還在外面逼近。
馬氏于是寫了一張驅鬼咒,丢出去輪到家門口的第一道簾子等等看驅魔的效果。
她還在心中默念了三遍口訣:“五星鎮彩,光照玄冥。千神萬聖,護我真靈。巨天猛獸,制伏五兵。五天魔鬼,亡身滅形。所在之處,萬神奉迎。急急如律令!”
門外一片漆黑,一道陰邪婉轉的鬼唱戲停了,她們一開始以為家安全了,沒想到門外又有怪聲。
馬氏不得不又加了一道防鬼咒。
她這次咬破指尖,家門的門檻被塗抹了三滴紅豔豔的血。
她第二次念誦祖師爺口訣:
“人來隔重紙,鬼來隔座山,千邪弄不出,萬邪弄不開。”
然後她等了一下,卻沒想到門口的唱戲鬼這次回答了她一個意想不到的驚喜。
隻聽,宣家那個跑出來的小道士輕輕就蓋過了馬氏的血符咒在黑夜中笑了一下,
“太上老君教我殺鬼,與我神方。上呼玉女,收攝不祥。登山石裂,佩戴印章。頭戴華蓋,足蹑魁罡,左扶六甲,右衛六丁。前有黃神,後有越章。神師殺伐,不避豪強,先殺惡鬼,後斬夜光。何神不伏,何鬼敢當,急急如律令!”
這個鬥法反被擊殺的結果讓馬氏頭皮麻了一下。
她家的門闆此時也撐不住了,小道士的血手印拍上了木門,最當中還有一張非常像一張人臉的鬼笑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