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算是這行的從業者,第一次來看這個展,”她指了指顔洛君手中的導覽冊,“能請問一下導覽冊是在哪兒拿的嗎?進來的時候好像沒有看見。”
顔洛君:“前台放着一疊,展廳入口的架子上應該也有。”
“那可能架子上的被拿完了,”女人聳了聳肩,遺憾地道,“門票是一次性的,去前台得先出展廳吧?”
顔洛君:“出示當日門票憑證應該是可以多次進出的,如果您是網上購票的話。”
“的确是,謝了,小姑娘。”
“不客氣。”
眼看女人就要往出口走,顔洛君猶豫片刻,隔着不遠的距離跟了上去。
她記得出口附近有件視頻作品,屏幕前邊有座椅。逛展總是在無形之中消耗體力,她得先找地方坐會兒。
她跟得并不刻意,好在女人似乎也沒注意她的路線。跟了半路,右轉掀開黑色簾幕走進去,微型紀錄片正放到最後的制片人名單彙總,一閃而過好幾個熟悉的名字。
随後是沉悶的風鈴聲,一滴水逐漸擴散,凝聚成水窪,鏡頭變換,海陸交替,最終定格于一整顆星球的全貌,下一幀又回歸夜晚的海洋。
暗色的設計很适合睡覺。
十五分鐘的紀錄片,顔洛君沒等到第二次看見片尾,手機震動了下。剛加上微信不久的聯系人,郁書問她已經在展館了嗎。
顔洛君掀開簾幕走出去,半眯着眼睛适應了驟然變亮的光線。發白的燈光映出她身後的展品介紹版面:顔洛君;《填海造陸之後》;多媒體影像裝置,彩色有聲,15分。
她一面回複一面走路,餘光瞟到前邊有人得避讓時才擡頭,發覺自己又站在了那件水景裝置前。
恰好,先前遇見過的女人也站在這裡。
“好巧,又見面了,”女人正在看手中的導覽冊,“你也很欣賞這件展品嗎?”
顔洛君掃了一眼展品,語氣忽然變得有些不确定:“是吧。”
“真是一件有趣的作品,”女人說,“《堆滿硬币的錦鯉池》,水裡的硬币可不少,是一開始就放進去的嗎?”
顔洛君職業病又犯了,自然而然地解釋道:“最開始鋪設了淺淺的一層——當然,用的是3D打印的遊戲币模型。但水池裡的硬币還是在不斷增多,其實旁邊也有立牌子讓觀衆不要往裡投硬币,不過目前看來沒什麼用。”
她指了指一旁的立牌,其上用中英雙語寫着“請勿往展品中投擲硬币。”
“你之前來看過?”女人似乎很感興趣,“怎麼會知道展品一開始的狀态?”
顔洛君說:“社媒上有很多返圖,這件展品算是……造型獨特,被拍的次數比較多,刷到過幾次。”
“原來如此,”女人笑了笑,“方便問下國内現在常用的社媒APP是?我剛回國不久,好像在這方面有些落伍了啊。”
顔洛君說了幾個APP的名字。她從女人的話中捕捉到關鍵詞,敏銳地問道:“冒昧問下,您是?”
“策展人,郁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