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巷面……”郁禾拿着手機在小旅app裡搜尋這道美食推薦的店鋪。隻找到一家,在鐘樓附近。
柳巷面是老牌四大名面之一,也叫鋼筋面,像鋼筋一樣硬,吃一碗一天都不會覺得餓。
一進到店内,郁禾就被暖黃色的燈光包裹面積很大,一片亮堂。這家店的裝修風格挺像白天不開燈時的KTV會所,灰色的大理石瓷磚貼得有半牆高,這樣的裝修風格她目前隻在華南F3才能見到,沒想到這家店也是。
好歹在廣州呆了一年半,如今見到熟悉的裝修,心裡倒是有懷念了。
此時已經過了飯點,但店内的客人依舊滿滿當當,但仔細一聽,大多都是和她一樣的外地人,他們有的被辣到說不出話,有的則吃一口又揉一揉肚子,多種多樣。
據說柳巷面這麼多年就隻做一種面,當真專一。靠近出餐口的地方有快一米高的白色燈牌,帶素臊子的牛肉幹拌,分為大碗面和小碗面。
價格嘛,大碗也就隻比小碗多三塊錢,郁禾不知道單獨一碗面有沒有肉,所以又點了一份加肉和加菜,12元一份肉,6元一份菜,如果還要加面的話,是3元。
飲料有馬蹄爽、冰峰、酸梅湯、杏皮茶、酸奶等,她還是隻要了一瓶冰峰,因為在店裡吃飯的客人幾乎人手一瓶,更何況都說柳巷面勁道而且有些硬,那更需要冰峰來過渡一下了。
依舊是熟悉的藍色青花粗瓷碗,諾大的後廚大約有十個廚師在忙碌着,他們穿着正經的白色襯衫,腰間系着白色圍裙,臉上帶着口罩,就連廚師帽都安排上了。
他們各自忙裡,有幾位廚師正背對着出餐口進行揉面、甩面、拉面等工作。緊接着是煮面的廚師,一口大鍋冒着熱氣,白色的面湯時不時翻滾一圈後溢出來,模樣甚至有些像大海的浪花。他們的身後是個巨大的正方形不鏽鋼台面,肉眼可見的滿是被碗磨損的痕迹,可見店裡平日生意多麼火爆。台面上則是整整齊齊地放着一碗碗半成品的柳巷面,微微火紅的醬汁加上肉和菜被碼放在碗裡,足足占據半碗。
兩側的廚師們互相分工,一邊加肉和菜,一邊則加面。場面那叫一個欣欣向榮、井然有序、十分老道,一看就知道在這家店就業多年。
等到面條煮好,往上一蓋,這樣一碗噴香十足的柳巷面就完成了。
等到服務員将面端上來,隻見白乎乎的一碗冒着熱氣,如果是第一次吃柳巷面的人一定會疑惑甚至生氣, “我點的面呢?”
郁禾雖然也是第一次吃柳巷面,但剛剛廚師們煮面的步驟都被她看在眼裡,隻見她用筷子掀開面簾子,菜碼臊子被帶着翻滾一圈,最終定格在碗的上方。
她第一次覺得有一碗面是用香氣拼命跟自己打招呼。不過在吃之前,還需要再加一點點辣,這才挑起一根粗似筷子的面條細嚼慢咽,一點點地将面吸入口中。
現在她有在刻意慢慢吃飯,因為之前常年因為趕時間而吃飯快的緣故,她的腸胃越發脆弱,為了以後能多吃點各式各樣的美食,她要從現在開始養好腸胃。
柳巷面有鋼筋面這個稱号果然名不虛傳,勁道的同時口感又很像被捏得沒有一點膨脹的饅頭,吃起來有些硬。裹滿油辣子的面條像是密鑰,接觸舌頭的那一刹便喚醒了她所有的感官,麻油香拉滿的辣子,主調豐富的菜碼,濃香的牛肉,粗韌過瘾的面條。
吃到正酣的郁禾還不忘來一口剛剛路過水果店時買的一顆七塊錢的山竹,愉悅程度就像湯姆嘴裡塞了炮竹。
口中布滿灼辣,對于有些念舊的郁禾來說,能吃上并未被時間侵蝕的老味,就是口福啊!
“不過這碗面還真是不能吃得太快,容易噎着。”說完,她喝了口冰峰,打算給自己的腸胃一點緩沖的時間,五分鐘後再吃。
此時,店裡走進來一位大嗓門的男子,嘴裡說着謝謝家人們點贊,人氣票點點等字眼。
“是主播。”
郁禾望着客滿的店裡,隻有她隔壁還有一張空位,正當她考慮自己要不要打包帶走時,男子已經坐到那空位上,在聽到他要點三碗大碗加肉加菜時,郁禾才知道這是一位吃播,或許還是個大胃王。
因為店裡的服務員在知道他要點三份大碗時,臉上的不可思議根本收不住,服務員甚至還問:“是和朋友一起來的嗎?可以等朋友到了再點剩下的面,放久了容易坨,我們上餐很快。”
隻見那男子搖頭:“就我一個人,不過你也可以理解成一群人,直播間裡的人都是我的朋友。”
頓時,男子直播間的彈幕刷得更快了。
郁禾注意着男子那邊的動靜,他是吃播主播,應該和黑自己的那批粉絲不是同一撥,于是決定繼續做下來把面吃完。如果打包,這碗隻吃了不到一半的面就托了。
她吃過苦,不想浪費食物。而且她和那主播還隔着一個同樣在吃面的食客呢。
而且……那主播還真牛,郁禾在吃面的同時還能看一場吃飯表演。
一碗接一碗的柳巷面被端到那主播所在的桌面上,他就像吃不飽一般,一口接一口下肚。
不止是郁禾,就連其他食客的視線都紛紛朝他看去。
“這才是真實的吃播啊,不帶催吐,實打實的吃,真厲害。”
郁禾身後的女子雖然刻意壓低了聲音,但還是被那名主播聽到,于是将手機鏡頭翻轉到說話女子這邊。
“我靠。”郁禾連忙轉過頭,筷子迅速起面條猛地塞一口,然後背上背包迅速離開。
可惜了那碗面,沒吃完。郁禾不敢回頭看,生怕被狙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