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她為了抱養你們四妹薇娘時,又說雖以出嫁女的名義能逢年過節回來,但抱走薇娘養育,就能來往更加頻繁。為了說服你們祖母,還用了家裡女兒多陰氣重有礙男嗣這樣的理由,險些把大女帶去羅家撫養。”
“當年家裡情況艱難,你們姨母拿來的東西我們都記下了。後面日子好過了,我們都還回去了,為了你們被抱養的妹妹,但凡家裡有點好的,都會讓你們阿父送過去。”
“外人也就算了,你們阿父的人品,你們做女兒的也不信?”
聽到這裡,蔡蓮咬緊了嘴唇,蔡荷認真看着阿母點頭,蔡芙則捏緊拳頭問,姨母這樣壞,怎麼不把四姊接回來。
蔡平女歎氣,“哪裡不想,今年過年你姨母來拜年的時候,你和你二姊出門玩了,你大姊在這裡聽到的,我對你們姨母說讓薇娘回來,你們姨母罵了我一頓,連薇娘也不肯。你們阿父為了我,把你們姨母趕出去了。誰知,再得到她家的消息,就是搬到縣裡去住了。”
蔡紹默默地在一旁聽妻子給女兒們講話。見蔡平女講得差不多了,才對蔡芙道:“快些吃飯,小女你午後還要去學堂。”
“不去,夫子今日見客。”
“那你下午要溫書,順便教你阿姊們認字。”
屋内家人聚食,其樂融融,窗外綠迎枝頭,莺燕聲聲。
婦人攜女孩野外采桑而歸,丈夫攜男兒各處祭祀而返。
加之本族地位頗高的談夫子宴請神都來客,蔡家塢上下熱鬧非凡。
蔡季談舍内,姜捷與蔡季談于正廳品茗話談。
姜捷笑道:“蔡師弟族地山青水秀,乃鐘靈毓秀之地。從雞、豚、茶到人無一不好。”
“姜師兄謬贊,蔡家塢乃偏僻鄉野,怎能敵神都一瞥。”蔡季談含笑望着這位不請自來的姜師兄。
此人自稱姜籍族兄,姜籍出身神都姜氏,此乃晉朝名門,什麼琅嬛福地沒見過,怎會無目的就架着牛車來石川遊玩。要說遊學就更不可能,昭郡是金祿公主封地。
稍等,金祿公主和姜氏子弟前後從神都來到昭郡,要麼是昭郡有事,要麼是神都出事了。
想到此處,蔡季談凝視這人。
姜捷将茶盞放置幾上,從身上拿出一個信封,遞給蔡季談,淡笑道:“這是籍寫給蔡師弟的信。”
蔡季談接信展開,擰眉細讀,廳内清風吹拂,寂靜稍刻,揚眉道:“原是如此,姜師兄安心在季談這裡住下吧。”
高登見兩個公子入睡後,與姜捷至書房叙話。
高登低語問:“姜先生,這次住多久?”
姜捷答道:“三個月内不出意外,我們就長居此處。”
高登驚奇:“為何?此處為蔡氏聚居地,久居外人甚是突兀。”
姜捷知曉高登不僅是蘅兒的暗衛,還是蘅兒生父留下暗衛的聯系人。
但凡做決定,皆要說服此人。
“高侍衛,且聽我細細道來,為何蔡家塢宜久居。”
高登曉得姜先生要長篇大論說一通了,給他倒一杯茶水遞過去。
姜捷接過茶水,笑問:“高登,你可知曉昭郡蔡氏的來曆?”
“昔日石川縣蔡家隻是本地一尋常寒族,幾十年前南京異姓王攻入中州時,中州蔡氏族人凋零,幾近滅族,機緣巧合之下,與石川蔡氏連宗,借此機會發展成為昭郡豪族。”高登搶答,他與姜捷一路走來,知道姜捷解釋問題前總習慣抛出一個問題。
姜捷道:“不錯,當年石川縣蔡氏趁此機會,将本地蔡姓讀書人送往中州讀書,與中州蔡氏同氣連枝。多年後,這些讀書人各地任官,石川寒門一躍為昭郡名門。石川主脈遷往昭郡,餘下族人守在石川。”
高登不太明白姜先生為何講蔡氏發家史,不過他習慣聽文人說話,倒是耐心聽下去。
姜捷繼續道:“中州蔡氏與徐氏有遠怨,昭郡蔡氏向來不參與皇儲立廢,這石川蔡氏無人上達天聽以唯昭郡馬首是瞻。這守在石川的蔡氏族人也有講究,守規的留在蔡家塢,進取的遷入饒郡行水縣建蔡家清英堡。行水縣位于石川縣東北,是中州、令州、瑾州三州接壤地。”
“不論哪的蔡氏都與我們沒仇沒怨,還有可能助我們一臂之力!”高登聽到這裡,欣喜之餘又疑惑,“那為何不去清英堡?”
姜捷答得頗有意味,“行水縣水道暢達,貫通三州。交通發達之處耳目衆多,不如留在石川,石川與行水有山之屏障,但蔡氏族地卻在昭郡,清英堡常有消息往來昭郡,蔡家塢是必經之地。”
高登恍然:“昭郡多神都來人,行水縣又水道通達,蔡家塢偏僻卻能溝通兩地,悉知消息。”
“至于蔡家塢外人突兀可從蔡季談入手。”姜捷吃完茶水放下杯盞,“其父蔡雍官拜中州茂郡太守,祖籍昭郡,在連宗後遷往中州。昭郡蔡氏與中州蔡氏連宗後,昭郡蔡氏族内不分主旁嫡庶,以能主事。蔡雍有昭郡血脈,為中州官員,乃蔡氏主事者之一,其子蔡季談住在蔡家塢,蔡家塢上下由他定奪。”
“先生你的意思是說蔡季談不僅能做蔡家塢的主,幫我們隐居此處。他家還是昭郡蔡氏嫡系、中州蔡氏能臣,可以幫我們貫通幾地蔡氏的消息?”高登作為一個武人與姜先生溝通,時常要用理解的意思說一遍問姜先生自己是否理解有誤,以免誤事。
姜捷颔首,“然也。”
高登又問:“那這蔡季談憑什麼幫我們?”
“山人自有妙計。”姜捷卻沒說出其中奧妙,隻問高登,“可有異議?”
高登沒有異議隻能感慨道:“姜先生果真深謀遠慮,登歎服!”
他卻不知曉姜捷的心裡計較,蔡家塢此地交通發達又适合蟄伏,隻是城牆易于攻破,等時機成熟之時他說服蔡氏支持蘅兒,助蘅兒奪得此地,做蘅兒的據地,蘅兒就不需要回琅州那荒蕪之地了。
若要把蔡家塢當據地,不僅要說服蔡氏主事者,還要親近蔡家塢人。
隻是從何處入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