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徑深處重重花影之後有院牆飛檐隐現,緩步走過小徑,豁然開朗,一大片清波蕩漾的湖出現在眼前,一道拱形石橋連接了小徑與湖中心亭子,亭子過後又有另外一座石橋連接了連綿的學舍。
圍繞着湖邊建造的學舍兩邊直通小徑這邊的湖岸,花海與湖之間有垂柳相隔。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注2)立于橋上,閉目感受微風拂面,花香襲人,眼前美景讓圭期想到這首非常符合當下意境的詩來。
“好詩!”身後傳來一句誇贊。
圭期回首望去,一襲淺蔥色長衫的男子長身玉立,眼底帶着明顯的欣賞之色。
“在下蘇府學子杜閑,字蘭若,敢問兄台貴姓?”杜蘭若拱手為禮,禮貌詢問。
圭期拱手回禮,微笑回答:“免貴姓沈,沈璋,字從文,自湘城遊學至此。”
聽到圭期自湘城遊學而來,杜蘭若眼神更亮三分:“不知從文可有友人相談?如若不然,能否與吾等一叙?”
圭期順着他的目光往下望去,湖心亭那站了四人,都望着這邊,似在等待。
他爽朗一笑,爽快應下:“杜兄相邀,何敢不從。”
與杜閑一起緩步從橋上走下,衆人一陣寒暄,互道姓名。
“諸位有禮了,在下沈璋,字從文,湘城遊學而來。”圭期率先自我介紹。
“在下陳方,字樸直,京城人士。”容長臉,端方君子儀态十足。
“陳逸,字清揚。”和陳方相似的容長臉,眉目間的桀骜不馴與他身邊的陳方形成鮮明對比,簡單說完自己的姓名之後他直接對杜蘭若道:“待會兒我們還要進去面見老師,帶個外人不太方便吧?”
“從文你别管他,這人就這臭脾氣,在下太原江氏,名源,水原源,字子泉。”另一人趕緊打圓場,這個介紹就很有意思,一般會用地名接姓氏當做自我介紹的,都是當地的名門望族。
太原江氏,确屬大族。
圭期微笑點頭謝過對方圓場,最後那人道:“我就很實在了,本地人,姓方,方允,字應準。從文你若是要遊覽本地可以找我。”
“多謝,若是有機會,一定相邀同遊。”
“好,好!”
待到大家都介紹完畢,杜閑才道:“不若入亭一叙?茶水點心都備好了。”他又轉向陳逸,解釋:“我隻是想與從文相談一二,又不耽誤稍後的拜見,你急甚?”
陳逸随着衆人往亭中走,走路姿态吊兒郎當不像是會出現在弘文館的讀書人,活脫脫一個纨绔子弟,隻聽他懶洋洋的回:“我隻是提醒你而已,莫要聽到個新鮮詩詞就巴巴的湊上去,遲早被人賣掉。”
陳方不贊同的看他:“三弟。”
陳逸翻了個白眼,假笑:“行行行,我不會說話,我不說話了成吧?”之後果然安靜下來,不再言語。其餘人見此都是笑着搖頭,一副司空見慣的模樣,顯然,他們的相處模式都是彼此熟悉的。
幾人落座,亭中石桌是圓形,倒也不分主次,恰好六張石凳,不多不少。
桌上已然擺好了茶具點心,擺桌的小厮躬身退下,讓六人自己動手煮茶。
江源二話不說開始煮茶流程:“來來來,讓你們品品我新得的好茶。”
随着茶葉入壺,一股清幽雅香徐徐飄散,整個湖心亭都萦繞其中,風拂不散。
“好茶!”
“不錯啊,這茶香屬實怡人。”
幾人紛紛誇贊,江源給幾人一人倒了一杯茶水,揚手作請狀。
圭期先聞茶香,再執杯輕擡,觀其色查其形:“入水婉轉翩然,葉尖微揚如素手輕招。”淺抿一口,回味片刻:“素手招,還是雨前的素手招,仙品。”
江源笑道:“卻不想從文竟是第一個品出來的,從文也愛茶?那我們可要好好聊聊。”
“不敢不敢,隻是跟着家中長輩略微喝過幾次好茶,因次數少反記憶深罷了。”言下之意我隻是喝過幾次,并不太懂茶。
“無妨無妨,我家中尚有不少好茶,有機會一定要請從文一起品茶。”江源不以為意,盛情相邀。
“那就卻之不恭了。”圭期應的很是爽快,反正他說的是有機會。
杜閑不滿的打斷兩人:“整日裡就會品茶說茶,你個茶癡消停會吧。”又轉而對圭期道:“從文方才那句詩頗為不錯,敢問可有完整的詩句?”
這下輪到江源打趣他了:“瞧!說我說的挺正派,你還不是個詩癡?”
衆人皆笑起來,連主動閉嘴一直撐着腦袋一副百無聊賴模樣的陳逸都笑了,一時之間,亭中其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