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長子胤禔更是訝然說出了康熙帝及一衆志在扳倒太子的人的心聲:“胤礽他何德何能!”要不是顧及場合,他高低得對着上天罵起來。
這賊老天,搞什麼,早不顯靈,晚不顯靈,偏偏在這太子被廢的當下顯靈了,成功讓胤禔破防了。
一瞬天堂,一瞬地獄。
哪怕多年的教養告訴胤禔不該在這樣嚴肅的場合失态,這方突如其來的神迹還是讓他的理智崩盤,沒有撕心裂肺的罵起天來,已經都給老天爺面子了。
不過,此刻倒是沒有人在乎胤禔的禦前失儀,大哥莫笑二哥,在場的人在這一瞬間都懵了。隻不過,比起胤禔和胤礽的不死不休,他們和太子又沒有深仇大恨的,倒是不至于破防。
不要怪胤禔第一時間下意識的将天幕跟死對頭挂鈎,沒辦法,鬥了這麼多年,誰還不知道誰。不是有句話說了嗎?最了解你的可能不是朋友,也有可能是敵人。作為胤礽的頭号死敵,将天幕和胤礽被廢挂鈎,完全是胤禔下意識的條件反射。這麼多年了,他身邊的事情,不管和胤礽相不相關,他的第一反應都是:是不是胤礽那小子又在耍花招!
以前還有一個索額圖吸引火力,但這不是索額圖那老家夥死了嗎?
明明今天應該和索額圖身死那天一樣是個令人開心的好日子,淦,偏偏老天爺不按常理出牌。這般想着,胤禔無意識的咬緊了牙關,這賊老天咋這麼偏心!
在裁判皇帝做莊偏心的情況下,尤其是在胤禔年幼的時候,對上胤礽他就沒有不吃虧的。辛苦多年,好不容易老頭子開始不偏心了,老天爺竟然又來這一出。
淦!
還讓不讓人活了!
要不是知道胤礽沒有這麼大本事裝神弄鬼,黑幕一看就不是人力所能為,胤禔最先喊的就是:誰!到底是誰在給爺裝神弄鬼!
不過胤禔說的沒錯。
是啊——
古往今來這麼多廢太子,胤礽何德何能能得上蒼垂憐!
想他玄烨為君五十多載,除鳌拜,平三番,收台灣,自認也是個明君,天幕不曾垂憐于他,又怎麼會垂憐胤礽那個不孝不悌的逆子!
那麼,胤礽真的不孝嗎?
這一瞬間,康熙帝望着身前跪着的和半月前判若兩人的瘦骨嶙峋的兒子,打量着曾經最愛的兒子遮掩不住的老态,不由得遲疑了。
然而,這遲疑隻是一瞬,下一刻老皇帝想起這些日子呈上來的胤礽罪責,他的眼神又堅定起來。
他是皇帝,誰也不能挑釁他的權威,但願這天幕是好事,否則如廢太子一般,禦極天下五十載的皇帝不介意讓大家看看他的雷霆手段。如同年邁的獅王一般,年老的帝皇對于手中的權力總是很敏感,對于任何敢挑釁他權威的人,他不憚于用最大的懷疑去揣測每一個窺伺他權柄的人。
這是本能,本能到皇帝本人都不曾察覺自己的心态。
牆倒衆人推,這個道理帝皇不可能不明白,但直到現在他都不曾考慮過胤礽那罄竹難書的罪責到底幾分真,幾分假,甚至他連太子被羁押期間所遭受的折辱更是一無所知。這不是皇帝完全的放棄了曾經最愛的兒子,而是如今帝皇的所有精力都集中在将廢太子這件事落實上。
曾經的寵愛是真的,與日俱增的忌憚也是真的,如今下手的毫不留情更是真的。
眼下,廢太子這件事已經不是重點了,眼前的垂懸于人們眼前的天幕才是衆人的焦點。
那麼,這塊懸挂在天際的黑幕究竟是福還是禍呢?
怎麼說呢?對于天幕是為太子胤礽抱屈的,不光破防的胤禔不相信,在場的,除了偏向太子臣屬,以及部分中立的漢臣們,有一個算一個,都不相信這天象是給廢太子叫屈的。
事實上,胤礽本人都不認為這天幕是為自己叫屈的。
古往今來這麼多王侯将相,先賢大才,這天幕憑什麼為了沒什麼建樹的他來叫屈?
憑他當太子的時間長嗎?
盡管如此,胤礽還是隐隐有所期待,萬一呢?
比起胤禔的不可置信,其他阿哥還是好奇居多,畢竟縱觀諸史都不曾記載過這般神奇的場景。
滿清入關不過六七十年,諸如揚州十日、潼關之屠此類的記憶還遠不曾讓人淡去,這些年假借朱三太子名号的人更是屢見不鮮。
還是那句話,這天幕究竟是福,還是禍呢?
這也是現場所有人都心聲,這黑幕對滿清這個尚算年輕的王朝究竟會是怎麼一個态度呢?
一息之間,衆生百态。
緊急着黑幕就亮了起來,然後呈現出像是從山巒俯瞰的情景來。遼闊的草原,成群的牛羊馬匹,以及聚集在遼闊的場地上的成群的蒙古包。
以及身穿蒙古袍子的男男女女,他們或騎射,或摔跤,或賽馬,或馭鷹……真是好一番熱鬧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