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天幕認證:十阿哥的命是一等一的好 > 第12章 蝴蝶偏差

第12章 蝴蝶偏差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胤誐不開心,佟家更不開心。

論親近,鈕钴祿家哪裡比得上康熙母族的佟家?

裙帶關系帶來的好處,再也沒有誰比佟家更明白了。佟國維、鄂倫岱、隆科多等人,有一個算一個,就沒有臉色好的。

康熙皇帝本人也不是很開心,刨除元後仁孝皇後不提,孝昭皇後、孝懿皇後和他的血緣關系可都不遠,但這種事涉子嗣的問題又不能不提,也隻能硬着頭皮聽了。

隻要是讨論嘛,一向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最終皇帝快刀斬亂麻,他道:“着太醫院院正徹查——”

“嗻——”

在院正的跪拜回複中,這件事終于落下了帷幕。

是的,康熙皇帝認為這個問題不是倫理問題,是個醫學問題。關于子嗣健康,還有誰比太醫更有發言權?

除此之外,昭武帝的人選倒是終于實錘了。

是的,經過李光地以及宗人府令到共同推算,昭武帝就是胤誐今年剛出生的尚未命名的小兒子。

為什麼這麼确定?

嬰幼兒夭折率那麼高,就不能是十福晉所出的尚未出生兒子嗎?

因為昭武帝是在康熙和雍正新舊交替的時候假死脫身的,那個時候,昭武帝年十五左右。這個年齡,昭武帝隻有可能是今年敦郡王府上的大阿哥。

為什麼說是大阿哥?

自然是因為胤誐家的大阿哥,實際的第二子弘旭今年二月夭折。此刻,十福晉所出的大阿哥,是十阿哥府的獨苗苗。

不得不說,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和他們龍馬精神的汗阿瑪相比,一衆阿哥們的子嗣實在單薄。

……

天幕結束後群臣的商讨暫且不提,就說阿哥所裡,疑似是未來昭武帝的小豆丁在幹什麼呢?

他隻是覺得今天的阿哥所格外的不同。

至于哪裡不同,小豆丁的他說不上來,但從母親到下人與之前相比格外的不同。

你說天幕神迹?

隻能在室内活動的小豆丁哪裡看得見天幕神迹?

他隻是在半個時辰前透過窗格看到照顧他的下人們忽然的就跪在了院子裡,看到抱着他的奶娘将他放在悠車上,然後突兀的對着他跪了下去。

奶娘看着他那震驚、激動、不可思議、興奮等彙聚而成的複雜眼神,哪怕他是個穿越者,金暄依舊看不明白。

他隻是敏銳的感覺到一向憂郁的母親看着他的眼神格外的溫柔。難得的,這個下午,陪伴着他的母親的臉上一直帶着笑。他隻覺得身邊照顧他的人今日格外的小心,對着孩子的他甚至有幾分讨好的感覺。

這樣的變動金暄當然會感到奇怪,但哪怕有人當着他的面光面正大的讨論,隻會漢語的他又聽得懂什麼?

想想被皇太後養育的五阿哥胤祺,七八歲了尚且還不會漢語,就可以知道他的情形了。在周遭都說蒙語的情況下,隻會漢語的他和文盲無異。

當然,如今的他是不知道周圍人說的是蒙語的。他還以為大家說的是滿語,他還想着比起後世沒幾個人會說的滿語,現在滿語傳承的還挺好。

也不怪金暄他這麼想,不管蒙語也好,滿語也罷,對他來說和聽天書有什麼區别?不都是聽不懂嘛,清宮劇真的害人不淺,發型衣飾貨不對版也就罷了,竟然連語言也對不上。你們清宮劇能再真實點兒嗎?

是的,金暄唯一可以的确定的是他穿越到了清朝。

清宮劇熱播也不是沒有好處的,托現代熱門的清朝影劇的影響,雖然金錢鼠尾和半月亮頭還是差了很多,讓他也不至于不知道他身處的朝代。

不過,明白了所處的朝代,依舊沒用。穿越幾個月,直到現在,金暄也不曾弄明白自己的身份。

不光是因為他還是個嬰孩,能接觸的信息有限,語言問題也是困擾他的一大問題。對古代等級制度一竅不通的他不會知道,阿哥所中的單檐硬山頂上的綠色的琉璃瓦可不是一般人用的起的。

不能根據禮制确定身份,但不代表金暄就真的對自己的身份一無所知。畢竟,看看他周身服侍的人就知道,他出生在一個大戶人家。

再多的,就沒有了。

你說難不成看到周遭大小太監金暄就不曾想過什麼嗎?

這還真沒有——

電視劇裡的太監表現的那叫一個娘娘腔,衣飾那叫一個分明。但生活不是電視劇,現實中伺候他的閹人的衣服和電視劇截然不同,最起碼弘暄是真的分不清太監和男仆的區别。電視劇賦予了太監有别于正常男人的獨特行徑,但現實看臉也好,他們的行為也好,完全看不出太監們和普通男人的區别。就像現在的金暄他不知道,也不是所有伺候他的閹人都可以被稱為太監的,能稱作太監的閹人,至少也是閹人中有一定地位的人。

周遭人又不是動不動就下跪,日常還是打千居多,金暄完全沒多想,他還以為滿清貴族人家都是這樣的呢。畢竟,他隻是個小嬰兒,吃了睡,睡了吃,難得清醒的時候忙着琢磨‘滿語’這門陌生的語言還來不及,哪有時間想那麼多事情。

你說金手指?

仍舊心存希望,每日一呼的金暄到現在還是一無所獲。

對于不是一張白紙的金暄來說,沒有任何教程去自己琢磨一門全新的語言,這也太難了。

周遭的變動和聽不懂的話語相比,這變動重要嗎?

今天的金暄也在忙着和‘滿語’較勁——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