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禩的本意是給弘暄那皮小子一個小教訓,告個小狀,這樣就算是沒皮沒臉的弘暄怎麼着也得安分個十天半個月。胤禩目前就弘旺這一個兒子,對兒子的教育那叫一個上心,生怕弘旺成為弘暄第二,那可沒地方哭了。
其他情況胤禩還能輕拿輕放,但誰叫這小子帶壞了他的獨子弘旺呢!
不過,康熙是誰啊,作為繼胤礽之後第二位養在他跟前孩子,對弘暄的了解,胤禩完全比不了康熙皇帝。
弘暄和胤礽完全是兩個極端。
自從弘暄那小子能跑能跳之後,在弘暄的映襯下,胤礽和皇帝的關系都緩和了許多,畢竟保成還能叛逆過弘暄?
如果說曾經年少的皇太子胤礽是令人放心的模範少年,那如今的弘暄就是令人頭痛的問題少年。
你不能說這孩子不聰明,但是……
怎麼說呢?
他就是沒聰明對地方。
康熙帝也不是沒有想辦法糾正弘暄的壞習慣,但結果嘛,衆所周知——
反正皇帝不能真的殺孫子,打了、罵了、罰了、甚至威逼利誘等各種手段輪番上場,但弘暄那小子就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珰珰一粒銅豌豆,硬骨頭裡的硬骨頭,擺爛擺的那叫一個明明白白。
康熙帝有生以來,就從來沒有見過這麼淘氣的孩子。要不是之前的神迹中說未來的弘暄會是一代聖皇,就弘暄這性,康熙早就放任這孫子自生自滅去了。
在弘暄之前,就沒有皇子皇孫敢在康熙帝跟前撒潑打滾,但弘暄讓他見識到了。
用胤誐的話就是:“該——想當年我和九哥多乖啊,老頭子還看不上,”曾經的紫禁城小霸王信誓旦旦:“現在知道作為兒子我到底有多好了吧?汗阿瑪之前覺得和哥哥們相比我和九哥太不争氣,也該讓汗阿瑪感受感受逆子的滋味。”說到最後,聲音裡的幸災樂禍是個人都能聽得出來。
對此,胤禟是這樣回複他的:“十弟,那是你家的逆子——”不過,你别說,看汗阿瑪跳腳也聽有意思的。
胤誐:“……”
胤誐扶額,九哥不說,他都差點兒忘了那是他家的逆子了。要說一開始收到将弘暄恩養在汗阿瑪身邊的時候,胤誐也是有些不舍的,但自從弘暄能跑能跳之後,他就隻剩下慶幸,還好這孩子養在汗阿瑪身邊,否則一代聖皇被他養成這樣,甩鍋都沒地方甩鍋的。
怎麼說呢?
不獨胤禟、胤誐這般想,弘暄的叔伯們都是這邊想的,自從有了弘暄,他們誰不是個乖兒子呢?反正,自從有了弘暄這個對比,不光康熙和兒子之間關系好了很多,就是各皇子府裡的父子關系無端都和諧了幾分。
胤禩隻是想告個狀,讓康熙皇帝狠狠給弘暄個教訓,警告弘暄适可而止,順便肅清一下上書房的風氣。但知道弘暄本性的康熙在知道這件事後,總覺得事情沒那麼簡單。
皇帝看着手裡捏着書皮作了僞裝的《詭辯小技巧》、《避免挨打的100種小方法》、《察言觀色》之類的書,都不細細研讀,就知道這書有多不正經了。
聽完胤禩的話,再看看胤禩呈上來的書,一本本印刷精美的書籍,将弘暄的所作所為暴露的明明白白。
隻是賣幾本書而已,用得着精裝印刷體嗎?就算這些書賣的貴,專門排版印刷,這賣書的收入比得上印刷雕版的花費嗎?就算勉強可以做到,弘暄那小子又不是慈善家,他折騰這一大頓,又沒有多大好處,他圖什麼啊!
康熙了解人性,更了解弘暄,這顯然不合常理——
盡管如此,在看到梁九功的調查結果之前,康熙也沒想到弘暄區區一年就折騰了二十萬兩的銀子。
按理說就算這群皇孫都是不缺錢的主兒,皇子皇孫的伴讀也是不缺錢的主兒,但這些人畢竟是有限,一本書再貴又能貴到哪裡去?怎麼就賣了這麼多錢呢?
這事情還得從胤誐的第六子,目前敦郡王府實際上的二阿哥弘晙說起——
因着弘暄被恩養宮中,因此,為了補償十福晉的思子之情,弘晙出生後就被抱養在了十福晉身邊。已經有一個逆子了,再加上天幕的加成,生怕小兒子長成天幕上的樣子,胤誐對養在身邊的小兒子的教育那叫一個上心。
不管怎麼說,大号已經這樣了,再加上天幕的前車之鑒,小号就有些矯枉過正了。
弘暄混跟混,但每次回府,看着在自己面前乖乖巧巧的弟弟到了阿瑪那裡一下子成了顫顫巍巍的病貓,這還能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