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詭辯小技巧》、《避免挨打的100種小方法》、《察言觀色》、《溝通的藝術》……這一系列的書誕生了。還沒等将書給弟弟呢,然後和弘晙交好的九阿哥家的弘暲知道了,弘暲知道了,他身邊不少人也就知道了。一件不需要保密的事情,被第三個人知道了,後面的人知道的還遠嗎?
聽聽這書名,你就說想不想要吧?
弘暲想要,他身邊的人自然也想要。
弘暄一想也是,寫都寫了,花費了這麼多功夫,不賺點外快可惜了。這年頭那有這種叫人辦事說話的書啊,倒是個賺錢的好路子。王府每年給他準備的錢是不少,可宮裡一年下來打點也要花費不少,再加上自己大手大腳的,一到年末也剩不了多少了。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既然如此,那還等什麼,不做大做強,都對不起老天爺給的機會——
弘暄的精力畢竟有限,自己抄要抄到什麼時候?有什麼比印刷出版更有效率?生産出來賣不出去也是白搭,有什麼比提成銷售更能鋪展開來呢?捆綁銷售,饑餓營銷、會員積分等一系列的手段真的看的人拍案驚奇。
你别說,買的人還真不少,光是弘暄手中那厚厚的一疊銀票,就讓得知真相的一衆叔伯看得目瞪口呆。
說實話,奉命查抄弘暄阿哥住所的梁九功看到了賬本上的記載也是久久無語,終歸是他見識少了。
針對權貴孩童的精裝版做得美輪美奂,二十多兩的價格對不差錢的他們倒是不貴,但架不住隻要是上書房讀書的阿哥及哈哈珠子都人手一份啊!針對底層的一本書也就一兩,雖說不算便宜,也是咬咬牙就能拿的出來的。
宮外那本《語言的藝術》在士子間頗為暢銷,畢竟,又有誰能拒絕一本教你說話辦事的書呢?不說宮外,就是宮裡面,這些書賣的也是熱火朝天,有圖有案例的《察言觀色》更是在宮女太監圈裡火得一塌糊塗。畢竟,哪個宮女太監能拒絕一本手把手教你奉承主子規避風險的書呢?就這書裡的内容,對梁九功這大太監都有用的很,你就說能不心動嗎?買的人能不多嗎?
反正,這二十萬兩點利潤,梁九功也是有貢獻那麼幾兩銀子的。
隻是,在今天之前,梁九功真不知道這一切都是弘暄阿哥策劃的。短短一年,光是弘暄自己就賺了十一二萬,再加上弘晸、弘暲兩人的提成收入,二十萬兩可是一點兒也不誇張。這收入也是吓人,要不是賬本上記得明明白白,這誰敢相信呢?
同樣也是這本弘暄親自書寫的賬本,九阿哥的大兒子弘晸、二兒子弘暲這兩個合夥人也牽扯出來。九阿哥的兩個兒子,一個幫着書店印刷宣傳,一個幫着擴展代理人銷售,事業那是一個如火如荼。
也是事發之後,九阿哥才知道他名下的書肆裡竟然還上架了這麼幾本書。你别說,弘暄做生意的手段連九阿哥也自愧弗如。
也就是這個時候,康熙和一衆阿哥才相信,弘暄在未來也許真會成為一代聖皇,就這斂财手段,最起碼打天下的時候,錢财完全難不倒他。
天幕出現的太久,弘暄這小子又太過混蛋,在今天之前,對于弘暄未來會成為一代聖皇這件事,大家一直将信将疑。但在今天之後,對于弘暄未來會成為一代聖皇這件事,幾乎不會再有人去懷疑。
沒能力沒本事的鹹魚确實令人看不上眼,但有能力有本事的混蛋卻是未經雕琢的璞玉。
如此,才有了之前胤禩的茶言茶語。胤禩覺得不能讓這件事輕易過去,也該讓他知道知道伯父的良苦用心。
胤禩話裡的中心思想是:大侄子,這麼大一筆錢,能做不少事情,小小年紀的你們握不住啊!
沒辦法,胤禩嫉妒了——
想他胤禩辛苦多年,現在手頭的存錢都沒有弘暄這小子一年賺的多,能不嫉妒嗎?作為皇子阿哥,手頭不乏孝敬的門人,但每年需要花費打點的地方也不少,不動産類的莊子鋪子也不少,但每年都産出,那就不好說了。
挨頓打,對弘暄來說,不算什麼。
畢竟,他又不是第一次犯錯,小小闆子,輕車熟路。
宮裡頭打闆子也是有講究的,雖然不知道為什麼皇瑪法對自己的看重迥異與常人,但這種看重無疑給了弘暄放縱的資格。隻要皇帝的看重還在,就沒有人敢真的将他給打廢了。挨打不算什麼,但想要沒收弘暄辛辛苦苦賺來的血汗錢,那可真的是要了他的老命了。
要錢沒有,要命一條。
面對胤禩話裡話外讓皇帝罰沒弘暄經營所得的意思,弘暄頃刻變了臉色。什麼冷靜,什麼克制,都沒有錢來得重要。奪人錢财,如殺人父母,這一瞬間,弘暄看向胤禩的眼神像是要吃人。
康熙帝第一次知道,原來弘暄也是會心甘情願認錯的。
不是弘暄不會上進,原來是他這這個汗瑪法拿捏人的手段不對。這麼多年了,直到現在康熙皇帝才發現,弘暄這小子和胤禟一樣一樣的,都是個财迷。
下一瞬,看着皇帝臉色意味深長的笑,弘暄整個人都僵在了原地。
完了,全暴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