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胤禔隻是手欠這麼一次,其實弘暄還能忍,問題是從今天開始,胤禔像是發現了什麼好玩兒玩具,三天兩頭逗一下,弘暄不嚎叫兩聲,胤禔都不帶停的。
甚至有時候,弘暄嚎叫了,胤禔都不帶停,誰讓這小子幹打雷不下雨。你别說,這小子比他的那些兒子好玩多了。胤禔上過戰場,氣質冷硬,這年代又講究君臣父子,就算是他最疼愛的兒子弘昱,見了他雖說不是戰戰兢兢,但也是尊敬有加。這很正常,他也不覺得奇怪,畢竟,他見了汗阿瑪也是這樣的。但弘暄不一樣,哭歸哭,鬧歸鬧,那小子不怕,好玩兒。
怎麼會有這麼欠的大人,竟然欺負不會說話的小孩子,怪不得你小子最終會被圈禁,直親王胤禔,你弘暄大爺記住你了!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小孩報仇,見機就來。
于是,胤禔就被一個孩子坑了——
小孩子會撒謊嗎?
在此之前,胤禔認為,小孩子哪裡會撒謊。
但看着地上的陶瓷碎片,聽着那句“伯伯,摔摔,吓我,怕怕”的話,再瞅一眼爬到汗阿瑪身後的小人,胤禔下意識的反駁解釋:“我沒有,杯子是弘暄摔的——”
康熙和胤礽聽到胤禔那句“你這個臭小子’以及杯盞落地的聲音後,一進暖閣看到的場景是這樣的:胤禔的腳邊是摔了幾瓣的茶杯,水漬自衣衫滴落地上,他整個人氣的不輕,豆丁吓得縮在了他們身後,胤禔暴怒的盯着弘暄。
這種情況下,是你你怎麼想?
看到胤禔的‘狡辯’,先入為主的康熙暴怒了:“老大,你這是怎麼回事兒,你還長本事了,這麼大個人了還欺負個話都說不利落的孩子。”
不是胤禔幹的,他能承認才怪:“不是我——”
康熙帝:“書讀了狗肚子裡去了,人證物證俱在,還不是——”
趴在康熙退變裝害怕的小團子心想:大伯,我好不容易才将小太監支出去,你要是還能翻案,那我不是白等這兩三個月了嗎?
胤禔有前科,作出欺負孩子的事情,胤礽并不覺得奇怪。但作為和胤禔鬥了這麼多年的死對頭,他剛剛沒有看錯的話,胤禔是在委屈嗎?
奇了怪了,老大欺負一個孩子,他有什麼好委屈的?
胤礽環視四周,現場就兩個人,除了老大,就是這個小豆丁了,看看胤禔恨不得刀了弘暄的眼神,再看看弘暄不走心的害怕之下看戲的眼神,胤礽似乎發現什麼有趣的事情。
你說給老大翻案?
呵——
他不坑老大就不錯了,翻案,想屁吃!
于是,在胤禔洗冤無果的情況下,含恨受罰出宮。青天白日的,乾清宮裡,就這麼正大光明的上演了一場窦娥冤。
如果說在此之前胤礽還隻是猜測事情并不是那麼簡單,那胤禔離去前弘暄找到時機背着汗阿瑪和胤禔做的鬼臉,則完全證明了胤礽的猜測。
原來如此——
老大那家夥,竟然連個孩子都玩不過,有這麼個死對頭,真是丢份兒!
事實上,弘暄在須臾間做得鬼臉,若不是胤礽對此存疑,一直盯着弘暄,除了胤禔本人,不會再有人發現。
總而言之,這個虧有心算無心,胤禔今天是吃定了。
靠!
上一個讓他吃這樣虧的還是老二,弘暄你小子我記住你了!他就說他怎麼這麼喜歡欺負這小子,這小子不就活脫脫一個小老二嘛,小的時候,他對付不了老二,如今他還對付不了你小子。
走着瞧!
回宮的路上,胤禔走得那叫一個虎虎生威。
事後,被二伯揪住衣領的弘暄試圖狡辯。
他說:“不懂,不懂說的……”
胤礽順了一把弘暄的腦袋,嗤笑道:“得了吧,我不了解這件事,我還不了解老大,這要是真的是他幹的,他能是這麼個表現?”
弘暄:“……”
明顯的二伯已經認定了,是他坑了胤禔,事實是這麼個事實,但你要讓弘暄承認,那也是萬萬不能的。
再說了,他說什麼慌了嗎?他從來沒說杯子是大伯摔的,也從來沒說胤禔吓唬他了,他隻是沒有給胤禔解釋罷了。可是,誰叫大伯這個人手欠呢?總該給大伯一教訓,讓胤禔知道他弘暄也是有脾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