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中昭武帝有條不紊的做下各種決定,看得出來,在做下屠殺倭人的決定前昭武帝就預料到了他将面對些什麼。
待各民族代表入京後,昭武帝露出來一切盡在掌握的笑容來。
“皇兄,您還笑,弟弟我都快要被你吓死了——”榮親王拍了拍自己的胸脯,如釋重負:“因為一場夢,至于嗎?您要是不喜歡倭人,您告訴弟弟一聲,弟弟保證給您安排的明明白白。”
“呵——”接連幾天的忙碌他的身體明明極度疲勞,但自從收到戰報後,昭武帝的心卻是極度亢奮的。他說:“你不懂。”對于昭武帝而言,能滅了倭人,兵行險招也值了。
“是,臣弟不懂,臣弟隻知道,倭人不值得您犧牲自己的光輝形象。”說這話時,弘晙再是認真不過:“無論臣弟也好,還是其他将軍也好,都願意擔下這一罪名。”
“你知道的,我更願意史書上記載,做下這一決定的人是我。”
弘晙忍不住搖頭:“皇兄,何必呢?”
“我的罪責,就是我的罪責,何必你們替我承擔呢?何況,滅亡倭人,在我看來非罪乃功,我才不要你們搶我的功績呢!
是的,哪怕這個世界無人知道倭人将來犯下的累累惡行,昭武帝依舊将滅倭當做自己的功績看待。
“皇兄,就算你不願意我們這些臣子們擔責,也不至于胡說八道吧!”
“你就當我是胡說八道吧!”
這一刻,昭武帝是寂寞的,他的欣喜注定無人分享。
可惜,就算是演員,也演不出昭武帝自身的情感來,天幕中的昭武帝沒有寂寞,他隻是無可奈何的在安撫替他鳴不平的弟弟。
哪怕《昭武大帝》這一集是按照榮親王日記拍攝的,可終究無人理解昭武帝的内心。}
和之前的片段一個演員,再加上右側‘昭武大帝’這四個字,觀看者很容易弄明白視頻主角的身份。不得不說,雖然不是本人出演,天幕的演繹,比起戲曲來說,還真夠身臨其境的。
和今上比,昭武帝要親和的多,喜劇在中幾乎沒有聽到他自稱‘朕’的。倒也不是說他不威嚴,隻是說他和今上是兩個性子,反正就這一幕來看,昭武帝要不拘小節的多。
榮親王倒是好命,裕親王福全在皇帝面前可沒有他的待遇。
天幕不同演員演繹的昭武帝和榮親王各不一樣,很容易讓人想到七年前那期天幕最後的評論,直親王和嘉親王的後人紛紛編撰話本故事演繹戲劇抹黑對方的操作,對于昭武帝這一不合邏輯的行為大家一時将信将疑。
反正觀看神迹的胤禔和胤礽想到這一點,齊齊黑了臉。
就如榮親王所言,臣子是幹什麼的?
主憂臣辱,主辱臣死。
就算倭人非滅不可,也不用非得昭武帝承擔這個罪名。
不過,還是要說一句,因為一個夢覆滅一個國家,還是有點太扯了。
希望神迹足夠靠譜,不要拿那些邏輯不通的戲劇誤導人。
大概除了弘暄,沒有人能和天幕中的昭武帝共情,哪怕是演繹昭武帝的演員也是一樣。不曾知曉近代倭人罄竹難書的罪責,就永遠無法共情、無法理解昭武帝為什麼會一反常态的作出這麼割裂的行為的。
天幕演繹的故事真假難辨,那天幕所說的金山銀山是真的嗎?
【要不是昭武帝在外形象一直很不錯,這件事發生後,北東洲和南東洲新占區第一時間就會發生暴動。盡管如此,在昭武帝的示意下,各民族代表還是聯合上書了《在保持民族文化傳承獨特性的基礎上交融各族文化同步發展的聯合公約》,史稱百族公約。
在規範了各民族的權利和義務的同時,第一次明确的規定了國家對待占領國的已投降國民的安置方式。
至于夢境之說,自然是無稽之談。
若是相信夢境的話,昭武帝又何至于一次又一次打擊民間的封建迷信行為呢?
哪怕倭人所在的地區蘊含着海量的金銀礦藏,這種情況下對倭人進行亡國滅種,也是于統治不利的。目前,對于昭武帝的這一行為,大部分學者認為金錢隻能算占領日本後的意外之喜,而非昭武帝的最初目的。】
呵呵——
其他人也許會這麼想,但弘暄還不清楚嗎?
穿越者誰不知道日本金銀礦産豐富這件事,忘了哪座銀礦了,好像直接開采了數百年,而日本顯然不止一座銀礦。
意外之喜?明明是按圖索骥。
說不定就是用海量的金山銀山的利益為引,才能調動手下的各方利益如此痛快的大開殺戒以絕後患。
恐怕專家學者們分析的最初目的,才是意外之喜,這純屬本末倒置了。
【殺雞儆猴,樹立典範,才是昭武帝的最終目的。
一個遠離東洲的島國,震撼人心的同時,沒有親眼目睹屠殺的慘象,也容易讓人事不關己高高挂起。
一連三封的問罪書,一封比一封措辭嚴厲的诏書,沒有實權的天皇,不屑一顧的幕府,最終日本不尊王诏,合該有此下場。
亡族滅種,何嘗不是對那些未歸化的原住民的警告。
勿謂言之不預也——
警告給了,懷柔手段也有了,你是未歸化的土著酋長,你會怎麼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