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揚先抑,天幕就是來打破大家認知的。
{一張全球航海圖躍然天際。
盡管昭武帝在新南洲被簇擁繼位,可南洋加新南洲總人口也不過數十萬人,這樣的皇,實在名不副實。但盛情難卻,衆望所歸,最終昭武帝選擇隻稱王,不稱皇。
于是,代表南洋豪商利益的昭王出現了——
是的,昭武帝是個豪商,支持推舉昭武帝上位的人也是豪商。既然如此,昭國成立後自然也不可能打壓商人。重商的昭國的生意由此做遍全球,成了當之無愧的海上霸主。}
不是,以商建國?
有沒有聽錯,從來就沒有這麼治國的——
士農工商,地位排的明明白白,不打壓商人就不錯了,竟然還能以商建國?
簡直倒反天罡!
一群讀書人破防了:
有人說:“商人重利,豈可治國?”
有人言:“為富不仁,無商不奸,此亂國之道!”
有人道:“民惟邦本,重商則損農,國何以立?”
有人呼:“士農工商,本末倒置,國何以治——”
……
讀書人破防不說,就連商人也呆愣當場。
被打壓慣了,若不是神迹所言,還以為有人在講笑話呢!
“這是真的?還有皇帝會以商治國?”
“我沒在做夢吧,聖皇是這樣治國的?”
“真的會有國家重商嗎?商人的地位真的會提高嗎?”
……
被富商爹爹催着讀書上進的兒子張章:“爹,這書也不是非讀不可吧?您兒子就不是讀書的料,咱們老張家祖墳也沒冒青煙,聖皇都重商量,您放過我,行不行?”
富商爹一把揪住兒子耳朵:“可算是讓你逮着不讀書的理由 來是吧?放心,隻要讀不死,就往死裡讀,什麼時候你考上秀才了,什麼時候你就脫離苦海了。”
張章:“你明知道兒子喜歡經商,不喜歡鑽研學文,您逼二弟行嗎?”
張小弟一臉懵逼,什麼仇什麼怨,哥,你又不是不知道,弟弟我也不喜歡讀書啊?
“你二弟連你都不如,”張爹繼續:“經商你也得有本錢,考上秀才,一萬兩,考上進士十萬兩,你自己看着辦吧!”
過目不忘的兒子不喜讀書,小樣兒,當爹的還治不了你。盡管天幕這般說了,張家也是江南有名的豪商,但士農工商的觀念深入人心,張爹打心眼裡還是覺得經商上不得台面,指望兒子改換門庭的張老爹可不會因為天幕區區兩句話就改變注意。
未來昭武帝的商部部長張章哪怕不喜歡做學文,他依然還得抱頭讀書。
張章:這些之乎者也,哪裡有經商有意思 ?
與此同時,康熙帝也在問弘暄:“以商治國,弘暄你怎麼想?”
怎麼想?衆目睽睽之下,弘暄如是答道:“重商,不代表輕農。無農不穩,無商不活,無工不富,無才不興。士農工商,隻是社會分工,而非貴賤階級。”
在知道昭武帝即是自己之後,藏拙沒有任何意義,隻會讓人覺得自己很傻,弘暄當然不會繼續做蠢事。弘暄這回答不說鋒芒畢露吧,卻也清晰的表露了自己的不同尋常的政治主張。
這個觀點和大家所受的教育是相悖的,但真的可能嗎?
{最開始,昭國并不了解也并不關系東洲原住民受到了何種迫害。
衆所周知,華夏的東西一向受歐羅巴人追捧,但歐洲也不能隻進不出。在知道華夏缺人後,歐羅巴人無師自通的學會了和華夏人做起了人口買賣生意。
新南洲缺人,缺大量的人,比起昆侖奴,同樣黑頭發、黑眼睛、黃皮膚的東洲原住民才是昭國的第一選擇。畢竟,在華夏人眼中,和自己一般無二的原住民是自己人,而昆侖奴和色目人完全是另一個人種。
對歐羅巴商人來說,販賣黑奴也是賣,賣東洲原住民也是賣,甚至将原住民賣給昭國賺得更多,何樂而不為呢?
這是人類曆史上最血腥的一幕——
天際中,東洲的原始部落遭到了一次又一次的炮火洗禮和人口掠奪,一船又一船原住民被塞進了大船之中,數着鈔票的歐羅巴商人喜笑顔開。}
這……
我不殺伯仁,而伯仁卻因我而死。
這荒誕的一幕,看得人頭皮發涼。
昭國有做錯嗎?
沒有——
但歸根結底,土著人被販賣和昭國脫不了關系。
有人不忍,有人流淚,有人歎息,但這些人裡絕對不包含弘暄。
笑話。
沒有昭國,沒有華夏,印第安人就會有好日子了?
不會——
上輩子的曆史明明白白的告訴弘暄,根本不可能。
從16世紀開始,歐洲殖民者對印第安人就實施了大規模的屠殺和驅逐。在哥倫布發現美洲之前,美洲大陸上生活着約5000萬印第安人。然而,到1900年,這一數字驟降至25萬左右。殖民者的到來不僅摧毀了印第安人的文化,還剝奪了他們的土地和資源,導緻其社會結構崩潰。
落後就要挨打,這是亘古不變的道理。
應該說,正是因為昭國,因為華夏,他們才沒有經曆亡族滅種的危機。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但這一切都一切,大清百姓不知道——
諷刺的是,對于弘暄來說,華夏反而救了東洲原住民;但在大清人眼中,則是不然,造成東洲人民苦難的罪魁禍首反而是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