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淡定的,當屬《雍正王朝》沒有露過面的胤礽和胤禔這兩個死對頭。
胤礽那句‘真是一出父慈子孝的大戲!’和胤禔那句‘堂前盡孝,就是這樣盡孝的,爺也算是長見識了。’同樣的刺耳,但皇帝本人都沒說什麼,他們這些阿哥就更不會說些什麼了。
不過,兩人也算見好就收,在收到皇帝的瞪視之後,兩人默契的見好就收。
胤礽隻是在發洩怨氣,可不是沒事找抽。
十八阿哥胤衸去後,汗阿瑪說他無父無兄,那他的那些兄弟就好在哪裡了?
對于胤衸,在被廢之前,胤礽對他沒有什麼特别看法,不過是和他搶汗阿瑪關注的讨厭弟弟罷了。多胤衸一個不多,少胤衸一個不少,不是胤衸,也會是别的弟弟。以他和汗阿瑪的關系,這再是正常不過。
但因為胤衸這個導火索被廢後,他對這個弟弟厭惡到了極點。胤礽當然知道這是遷怒,可那又怎樣?事情過後,汗阿瑪不是和他一樣,一樣遷怒上了胤衸?
康熙帝當時的痛心是真的,過後的遷怒也是真的,人啊,就是這麼奇怪。
胤礽這個瘋太子這樣做不奇怪,雖然這七年來他變平和了不少,但被廢前的喜怒不定大家又不是沒見過。
皇帝都沒說話,大家也隻能選擇包容他。
胤禔這樣做,同樣是在發洩,隻不過發洩的不是怨氣,是不甘。想他胤禔和老二鬥了這麼多年,最終給他人做了嫁衣,還真是諷刺。當然,情緒這麼外露,也是因為知道有胤礽在,他肯定沒事。
論對老爺子的理解,他不如胤礽,但論汗阿瑪對胤礽的态度,那胤禔可是當仁不讓。
其餘阿哥:不愧是大哥和二哥,在汗阿瑪心中的地位就是不一般,都這樣了,汗阿瑪也不說些什麼。
至于嫉妒兩人,隻能說習慣了——
從胤礽到弘暄,萬歲爺一直雙标的明明白白。
你要問關于《雍正王朝》的演繹,乾清宮兩任帝王的反應?
康熙帝很淡定,雖說看着别人演繹自己和身邊的人挺奇怪的,但要說代入感,那是沒有到。
電視劇終歸是電視劇,為了美觀,‘金錢鼠尾’變作了‘半月亮頭’。
是,不同朝代,不同時期的審美存在差異。但無論哪個時期,都不能昧着良心說‘金錢鼠尾’這個發型好看。否則,清朝皇帝的畫像耳邊也不可能刻意加上頭發。從前清的‘金錢鼠尾’,清中期的‘豬尾巴’,再到晚清的‘陰陽頭’,其實就很容易說明問題了。
前清和晚清的服飾禮儀等是存在差距的,盡管《雍正王朝》已經盡量還原曆史了,但和真實的曆史還是存在差距。
不過,雖然不夠還原,但從這段劇情中能看出不少問題。
八九十三位阿哥應該是一體的,至于喜形于色的胤祉,這倒真像他能幹出來的事情。還有,他臨終的時候,都将小阿哥叫到跟前了,又怎麼會不見一見保成呢?還是發生了些什麼?
說句不客氣的話,康熙帝了解自己,知道自己要去了,他最想見到一定是親手養大的保成了。
沒有看到胤礽,對于這段演繹的真實性,康熙帝是存疑的。
當然,這也是皇帝沒有訓斥胤礽的原因。
他在心虛,盡管皇帝也不知道他在心虛什麼——
但存疑歸存疑,心虛歸心虛,想想天幕中一群逆子,再看看面前讨債的兒子們,真的挺鬧心的。
若康熙帝是不以為然的淡定,那未來的雍正帝,現在的雍郡王胤禛内心就是竊喜了。
繼位疑雲,始終是籠罩在他心頭的一把利刃,這樣的演繹,最起碼在絕大多數人眼中,他的繼位再是合理不過,間接的證明了自己的清白。
但和康熙帝一樣,你要說他有多相信演繹内容,那純粹是在放屁!
最了解你的人永遠是你的敵人,哪怕他和胤禩現在根本算不上敵人。衆目睽睽之下,在汗阿瑪口谕之後,明火執仗的反對汗阿瑪遺言,是他瘋了,還是胤禩瘋了——
反對他繼位這件事胤禩幹得出來,塵埃落定後用各種手段針對他胤禛倒是不奇怪,但明火執仗的反對,還是在大型皇帝遺體之前,這就不是胤禩能幹出來的事情!
當事人胤禩看得腦殼子痛,他拒絕承認天幕中那個胤禩是他自己。
不是,他是有多無君無父,汗阿瑪剛咽下氣就迫不及待的鬧起來,這是……瘋了吧?
胤禟疑問:“我跟十四弟關系這麼好?”
胤誐:“咱們兄弟跟十四關系本來就不錯——”
胤禟沒好氣的瞪了他一眼:“……”
不錯個鬼,我就不信你看不出來,胤祯那小子在暗戳戳的針對弘暄。
“九哥,你幹嘛這樣看我?”胤誐不解。
胤禟扶額:“我就不該問你。”這家夥,就是個棒槌,他純粹就是命好,看着他就心煩。
說實話,一旁的胤祯也覺得九阿哥是個棒槌。
原來,是因為這個老四才針對自己的嗎?
胤祯對着胤禟翻了個白眼,真是謝謝九哥這個棒槌了,他跟四哥本來就不好,天幕中他人都不在當場,九哥還給他拉仇恨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