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您覺得司衣房可否出面肅清?”沈知微話音未落,那老大人已緩緩搖頭歎息:“我們隻管貢品采買,市井商賈之事……”他微微頓了頓,指尖撫過真品獬豸的金印,“除非能證明他們盜用官紋。”
沈知微眸光忽亮,似是想到了一個主意:“若司衣房授予鄙店産品都繡上‘禮部監制’四字暗紋?再将合作商鋪的标識印在标識旁……”
她一邊說,一邊抽出随身帶的繡樣本,在空白處迅速勾勒出纏枝紋環繞的匾額圖案,“如此正品一望便知。大人,您看我這法子可行麼?”沈知微擡頭,看向老司衣官的神色中滿是期待。
老司衣官聽了沈知微的提議,對着真假獬豸思索片刻,緩緩說道:“沈娘子,你這法子倒是新奇,隻是禮部從上到下從未有過這等先例,老身實在拿不準主意。” 他輕輕搖了搖頭,“此事幹系重大,老身得向禮部司郎中如實彙報,請示上官之後,方能給你答複。”
沈知微明白此時絕非司衣官就能決斷,忙恭敬一禮道:“大人明鑒,六部玩偶原是為寓教化于玩賞,使稚子觀衣冠而知禮,睹印信而慕義。”她指尖拂過真品獬豸額間的纏枝紋,“今市井仿品魚目混珠,折損些許銀錢事微,若有頑童錯認劣品為官制——”話音陡然轉沉,"豈非混淆是非,有礙禮部教化之功,更傷朝廷官儀之重?”
老司衣官一聽,暗道小娘子靈慧,這個切入點甚好啊。
思及此,他長歎一聲:“沈娘子此言......”蒼老手指摩挲着仿品粗糙的緞面,“倒教老夫想起貞觀年間那樁事——有商賈私仿九品鹌鹑補子,鬧得東市稚童扮官嬉戲,到底驚動了禦史台。”
----------------------------
盡管錦童齋被低劣競品幹擾,銷量持續上升的勢頭受阻,但店内的客流量并未減少。
沈知微踏入店鋪,一群活潑可愛的小童簇擁在櫃台前,眼睛裡閃爍着興奮的光芒,仔細地挑選着心儀的玩偶。家長們則在一旁,面帶微笑,眼神中滿是寵溺,時不時拿起玩偶端詳一番。
有個紮着羊角辮的小童,一臉好奇地扯着巧兒的衣角,詢問官服款式的寓意。巧兒耐心地講解着,不同顔色、紋樣、衣料質地與織造工藝,都有着嚴格的等級區分,與官員的官階、職位乃至特定儀典緊密相關。
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恍然大悟的神情浮現在稚嫩的臉上,争先恐後喊着 “我懂了” 和誇張 “哦~” 聲,此起彼伏。一位身着儒雅長袍的家長,興緻勃勃地給孩子講述 “绫羅綢緞” 與 “錦繡缂絲” 的區别,還手把手教孩子如何通過服飾上的紋樣與裝飾判斷官員的品級。
一個小男孩激動地指着玩偶的服飾,驚歎道:“原來三品官員的官服是紫色的,胸前還繡着這麼漂亮的花紋!”
沈知微看着眼前一幕,從幾天輕微的沮喪中,感到一些安慰。
她立在博古架前,指尖撫過六部玩偶,官袍上的纏枝紋在燈下泛起粼粼波光。角落裡兩個總角小兒正捧着刑部獬豸争論不休:“獨角定是用玄鐵所鑄!”“才不是,我阿耶說這是西域進貢的鎏金!”
沈知微莞爾轉身,見繡兒捧着茶盞立在後頭,眼中也噙着笑意。"今日已有七撥客人問起官袍規制,"她将茶盞擱在石榴紋案幾上,"那位穿綠袍的郎君,硬是拉着奴婢講了半炷香的光祿寺卿補子紋樣。"
沈知微忍不住笑出了聲,她走到書案前,緩緩鋪開宣紙。提筆沉思良久後,她開始精心勾勒一張精美的說明書,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将唐代官服制作的各項信息整理成簡單有趣的介紹小文。為了吸引小朋友的興趣,她還精心繪制了一幅幅生動可愛的漫畫,畫面中的人物身着各式官服,或嚴肅莊重,或活潑俏皮。
完成後,她将說明書折疊成小巧精緻的小冊子,計劃放入裝飾精美的禮盒之中,以進一步提升産品的附加價值。
做完這一切,她眼中閃過一絲光亮,快步走到案前,揮筆寫下:“織就曆史的細節,繡出每一寸大唐風骨——錦童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