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闆起臉起教導:“不許去河邊,隻可以去田埂上尋豬草。你且忍耐兩天,你爹從山裡回來,讓他頂你去找豬草。”
劉青青嘴巴裡嗯個不停,眼睛已經飛到了院門外。
村子裡有孩子溺水,蘇氏一向把她們拘在院子裡,雖說劉家的院子大,種滿了各樣菜蔬,但哪裡有外面天地廣闊,被派了去籠豬草,她正好借此機會滿世界探險,求之不得。至于說等阿爹回來的話,她瞬間想起來一個重要的事,原文中阿爹三日後回來,受了重傷,她得悄悄做些準備,最好能趁着籠豬草的機會,尋些能用的傷藥。
劉慧蘭手腳麻利,收拾好夥房,也撿了個背簍跨在身上,安慰蘇氏:“阿娘放心,我會看好兩個妹妹。”
她找宋老太要了一把豁了口的鐮刀丢在背簍裡,一手牽着一個妹妹,順着外面的土路而行。今日是二妹妹第一天籠豬草,需要她手把手教她們,她哪裡放心不跟着。
等轉過牆角,劉慧蘭心疼兩個妹妹,将兩個背簍套在一起,把劉翠翠放了進去,示意劉青青也爬進去:“路有點遠,我背着你們!”
劉青青看着有兩個劉慧蘭大的背簍,實在沒那個臉讓人背。不過對這個大姐姐無處不釋放的善意有了深刻的體會。
阿姊這樣對她,挺好,要是也這樣對外人,那是病,得治。
她面色複雜的昂起頭:“我才不是三歲小孩,不要你背!”劉慧蘭噗嗤笑了,也不勉強,刮了刮她的鼻子:“行行行,我們青丫頭是九歲的大人了呢。來,我牽着你,等你走不動了,和我說。”
她彎腰背着兩個背簍,以不符合她年齡的單薄肩膀,把母親和兩個妹妹護在身後。
她的體貼懂事着實讓人心疼,劉青青不作妖,老實跟着她後面,順着土路往遠處的田埂走去,漫不經心的閑聊中探清楚劉家的底。
清水溝村顧名思義,是清水河沖出來的小盆地,一面比鄰清水河,三面環山。村子四周肥沃的土地都有了主,随着村子人口的增多,有限的土地不能再養活一家老小。種田之餘,許多村民上山打獵,補貼家用。
劉家就是例子,老劉頭育有四子四女,夭折了三個女兒,最後剩下四子一女。
老大劉有田,娶妻王氏,跟着他伺候莊稼,生育三子一女,除了大堂哥劉寶柱在鎮上讀書,剩下的二堂哥劉寶棟,小堂弟劉寶強,大堂姐劉巧兒今早劉青青都見過。
老二就是她爹,劉有山,和村子裡的漢子,組隊到山裡打獵。因為生了她們三姊妹,沒有兒子,很是讨宋老太的嫌。
三叔劉有河自個入贅到鎮上的屠戶,聽說日日有肉吃。
小叔在縣城裡做夥計,讨了縣城的姑娘做媳婦,成了城裡人,不怎麼回來。
劉家最出息的是小姑,高嫁到府城裡,成了個官夫人,雖然不曉得是多大的官,但每次宋老太一說起,那一臉的自得,讓人以為知府是她女婿。
劉青青這一通分析下來,倒吸一口冷氣,難怪阿娘氣弱,受了欺負也不敢吭聲。五房算下來,就是他們二房最沒出息,要人沒人,要錢沒錢。
說話間,到了清水河,劉青青耷拉眼皮一看,河寬起碼有七八米。春末是枯水期,一股兩三米的水流汩汩而下,波光粼粼,河壩上水草豐茂,蘆葦叢生,河心的沙洲偶爾傳來些鳥叫,劉青青瞬間回神,眼睛綠光,那是烤鴨的叫聲。
慧蘭一改溫柔的模樣,嚴肅着臉道:“這河看着淺,河底都是淤泥,下去再也上不來,你們不許靠進河邊。”她扯着劉青青的手膀子,順着村子裡的土路,往東邊而去,到田埂上打豬草,雖然少些,但沒有危險。
發現劉青青的意猶未盡,她故意道:“你知道家裡有顆桃樹的趙家麼?”
劉青青想了一回,嘻嘻笑道:“知道,不就是姐夫他伯父家麼!”劉慧蘭定親的人家姓趙,是清水溝村另外一個大姓。
劉慧蘭耳根升起一抹薄紅,輕輕在劉青青手上拍了一下:“淘氣!”
她收斂臉上的羞澀,正色道:“那個趙家原本有一個和我一樣大的男娃,小時候我們還一起玩過,後來他掉到水裡淹死了,等撈起來的時候,泡得有木桶那麼大!”
其實她也沒見過,是蘇氏描述給她聽得,從那後,她便記得,不能離河太近,即便洗衣服,也是在村頭村民搭的大石闆上,那裡的水是從清水河引的一股支流,才到人膝蓋深。
對上她緊張充滿關愛的眼,劉青青的逆骨支棱不起來,老實保證:“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