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秋蓮所言,護國寺距京不遠。
他們在碧雲軒吃過茶點,乘車未過半個時辰便到了。
這在古代當然近,但蘇清鸢換算一下時辰,在現代相當于一個小時。
在交通便利的現代來說已經算久了。
馬車停穩,蘇清鸢掀開車簾往外瞥一眼,随後起身下了馬車。
她與秋蓮站在寺廟門前台階不遠處,她掀開帷帽瞧去。
這裡古木參天,香煙缭繞,寺廟門口上方挂有匾額,上有金筆題名護國寺三個大字。
聽秋蓮講這是先帝題字,護國寺和皇家頗有些淵源,晏朝以前,寺裡曾收留過當今帝王一脈。
是以先帝感念寺裡的恩情,題字賜名,才有現在的護國寺。
寺廟門前來往香客不絕,有夫婦求子的,有姑娘求姻緣的,也有求家中老人身體安康的。
不愧是晏朝第一寺,隻蘇清鸢站的這一會兒就擠滿的站不下腳。
哪怕有會武的秋蓮把她護在身後,蘇清鸢都險些被人群推搡到。
前世她去過寺廟,但那時她剛辍學出社會,還在生存溫飽上掙紮,去的隻是當地偏僻一些的小寺,跟晏朝第一的護國寺自然沒法比。
秋蓮一路護好蘇清鸢往寺裡走。
進了廟,蘇清鸢才發現護國寺的牆以黃色為主,她想起前世見的廟宇多為紅色。
黃色,不僅代表佛教文化,也代表皇權。
看來護國寺與書中世界的皇權緊密相連。
蘇清鸢和秋蓮都被寺廟籠罩的肅穆莊嚴氣息熏陶,無形之中心中更加虔誠。
這個時辰碰巧僧人們在誦經。
蘇清鸢既來了,便也跟着進去,跪在蒲團沖佛像恭敬的拜了三拜,将熄了的香插在香爐。
她擡眼,正對她的佛像矗立在蓮花座上,身姿莊嚴,面容安詳,眉眼之間的神情飽含對世人的慈悲憐憫。
衆生皆苦,佛前渡。
佛殿内,誦經聲,梵唱聲不絕于耳,讓人不禁心生敬意,蘇清鸢心境越發淡然。
等他們出了殿門,蘇清鸢這才詢問:“秋蓮,我記得護國寺常年有位公主在此,是也不是?”
蘇清鸢此行最重要的目的,在于這位公主。
秋蓮回道:“小夫人所言不假,這位公主與當今陛下還是姑侄呢!”
“你與我講講這位公主的事。”
蘇清鸢來的匆忙,她隻隐隐記得有這麼個人,但有關此人的喜惡和平生往事,她全然不知。
“是,您說的護國寺裡這位是端和公主。端和公主與先帝一母同胞,隻是後來不知為何離京……長居寺裡。”
“此事京中流傳各種說法,有說端和公主有喜歡的男子愛而不得才憤然離京,也有說與先帝感情不和,還有說她性格古怪,所以才遠離京城。”
蘇清鸢思忖問:“那究竟為什麼?”
秋蓮雙手一攤,無奈道:“這就無人知曉了。”
“那……她性子如何?”
“小夫人,端和公主與先帝一母同胞,年輕時遁入空門深居簡出不再回京,那時我還沒出生呢。坊間流傳的各種說法真假難辨,更莫說我們這些小輩。我與小夫人這輩人,鮮少有人知端和公主。”
蘇清鸢苦惱:“世子呢?世子也不知嗎?”
這怎麼說也是他們皇家人啊!
秋蓮搖頭:“端和公主不見皇室子弟,初始還有王公子弟前來探望,卻都吃了閉門羹,時日久了哪還有人自讨沒趣。”
這位端和公主,好生怪異。
她是先帝的妹妹,和當今陛下關系又這麼近,再怎麼說皇家人與她也是親戚,怎如此狠心?
“小夫人來此,是為了端和公主?”
秋蓮看她面露難色,詢問道。